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山東萊西現汽油味花生油 多數被品牌油廠收購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萊西榨出"汽油味"花生油 多數被品牌油廠收購。(半島網)

  在工廠工作過的于文寶(化名)向記者介紹了汽油口味花生油的吃法,一個個鍋碗瓢盆,一遍遍加熱蒸發,著實讓記者大開眼界,不用一粒花生米生産的花生油都是用別人壓榨過的下腳料生産出來的,滿是汽油味的花生油誰敢吃?記者經過近一週的蹲守發現,這樣“汽油口味”的花生油生意似乎相當好,有老闆誇下海口,大品牌的花生油廠都上廠裏來進貨,並當場撥通了島城一家品牌花生油廠的電話,這樣的“汽油口味”的花生油是否上了市民的餐桌呢?記者進一步展開了調查。

  驚人內幕

  花生下腳料進去,花生油出來

  記者在蔡家莊村北並沒有順利進入工廠車間看到生産流程,無奈之下,只能到村東的花生油加工廠繼續調查。村東的花生加工廠跟村北的幾乎一樣,但是生意看起來要比村北的好,工廠門口停放的貨車還有裏面忙碌的工人都説明這家工廠正在忙碌地生産。

  記者在工廠門口觀察了一段時間,這裡比村北工廠的規定更嚴格,這家工廠直接規定接聽手機罰款200元,而且廠區到處寫著易燃易爆的標語。整個廠區分三個大門,靠北的大門是敞開的,其他兩個大門緊鎖著。記者剛要走進靠北的大門,就被門衛攔住了。“你是幹什麼的?”門衛問。記者告知是前來洽談業務的,因為正值中午,花生油加工廠經理不在,門衛把記者領到了工廠一樓辦公室,讓記者等待經理。

  記者看到,在辦公室裏有兩瓶用礦泉水塑料瓶裝的花生油,顏色跟記者在村北花生油加工廠看到的樣品一樣,不用打開蓋子就可以聞到一股濃烈的汽油味。在辦公室裏有一袋子花生米,記者拿起來吃了幾顆,門衛工人告訴記者,這些花生米是工廠的人從自己家帶過來吃的,並不是生産用的,既然不是用花生米生産花生油,那到底是用什麼東西造出來的呢?門衛並沒有多説,指著墻上的通訊錄讓記者給工廠經理打電話。

  記者撥通電話後,工廠經理簡單向記者介紹了價格,“14400元一噸,要是要的話,直接過來拉就行。”記者表示想看一下樣品,檢驗一下油的品質,並説已經在工廠辦公室了。工廠經理答應吃過飯後馬上回來,讓記者在辦公室先等一下。

  過了一個小時,工廠經理還沒有到,記者便找了個藉口來到生産車間查看情況。一個大鏟車進進出出,忙著把院外的存貨拉到廠區粉碎,工廠院子裏擺滿了各種運輸工具,堆積如山的花生餅有一半用的塑料薄膜覆蓋。

  記者走進院子的大棚看到,三名工人正在一台粉碎機前作業。他們告訴記者,經過壓榨後的花生,會産生出餅狀或者葉狀的殘渣,這些殘渣叫做花生粕。花生粕被粉碎以後再被運到院子裏面囤積,“最近這一段時間,生意不是很忙,所以村裏其他兩家工廠都不怎麼生産了,我們這個廠生産的花生油也不是很多,所以存貨就比較多。”工人告訴記者,“廠裏的花生油都是用這些花生粕生産出來的,我看到的就是把花生粕碎末弄到車間裏,然後花生油就出來了。”至於是什麼工藝,工人並不是很了解,記者追問為什麼花生油裏面會有一股汽油味,工人介紹説,工廠的花生油都是用一種油催出來的,至於叫什麼他們並不清楚,只知道是一股汽油味的液體。

  院內危險

  工人不讓打手機

  記者來回在廠區轉了好幾圈,仍然沒有看到經理到辦公室,於是就拿出手機想打個電話催一下,工人看到馬上攔下來,“千萬不要在這裡打電話,不然爆炸了,就不只是一個廠的事情了。”記者看到工人一臉嚴肅,馬上追問原因。

  整個工廠到處都是警示牌,難道真有工人説的那麼危險?工廠裏面有什麼東西,讓工人如此擔心呢?記者打算進入工廠裏面的生産車間一探究竟。趁工人卸貨的機會,記者跟在裝滿花生粕的鏟車後面,一起進入了生産車間,三名工人正在用鐵锨向兩台機器裏面供應原料,他們供應的原料就是鏟車運送進來的花生粕,這個高達三米的笨重機器就是生産花生油的?

  工人告訴記者:“這只是生産花生油的第一步,叫進料,在我們這個生産車間的後面是更大的車間,下一步還要濕粕、蒸脫、分離什麼的。”記者離開車間,在院子裏看到三個大型的白色罐狀裝置,“花生油就是在裏面一步步生産出來的,壓力特別大,使用的原料也是易燃易爆的,所以工廠裏面不允許接聽手機,更不允許吸煙。”工人説。

  至於生産車間産生的壓力有多大,工人笑了笑,“毫不誇張地説,只要工廠爆炸了,整個村就完了,村裏的廠太多了,一個連著一個,到時候真出現了什麼情況,後果不堪設想啊。”不僅工人這麼説,記者聯絡到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産業工程部楊副主任也很擔憂,“一個村裏面就有三家大型的花生油生産廠家,工廠裏面所産生的壓力,如果操作不當,真有禍及全村的危險。”

  生意繁忙

  經常有油罐車來拉

  記者前期曾在三家工廠外圍蹲守,來來往往的車輛非常多,大多數都是向工廠供貨的貨車,上面裝的是一袋袋的花生粕,另外還有一些就是油罐車,鎮上的居民已經見怪不怪,“這些油罐車四五天就來一趟,每趟都是好幾車,車上標著食用油的標誌。”據工人透露,島城一些大品牌的花生油廠也時不時地從蔡家莊三家工廠裏面進貨。

  記者從3月22日開始,蹲守近一週發現,貨車一天到晚幾乎都在供貨,油罐車並不是天天都到工廠進貨。“去年和今年的價格相比,漲了挺多的,關鍵是花生漲價了。”一家花生油壓榨小作坊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收花生粕的都在家裏囤積貨,到十月份情況應該會好一些。”

  記者在村東的花生油加工廠裏了解到的情況也是如此,門衛誇下海口,“青島市區、膠州、平度很多地方都從我們廠裏面拉貨,而且還有很多都是名牌。”難道真有名牌花生油廠來進貨?

  記者在近一週的蹲守中發現,不僅有貨車向花生油加工廠供貨,而且還有很多貨車從工廠裏面拉出了很多貨物,記者不禁産生了疑惑,運進去的是花生粕,運出來的除了花生油,那貨車上裝的是什麼東西呢?記者跟上了一個魯B牌照的貨車,趁司機裝貨的空隙,記者看到了車上的貨物。

  司機告訴記者,車上裝的都是花生油下腳料的下腳料,“這都是給養豬場送的飼料,把花生壓榨得一點油都沒了,能不是下腳料的下腳料嗎?”司機姓劉,他説,“這裡的工廠把花生幹(粕)收上來,再壓榨一遍油,然後再把剩下的東西當飼料賣錢,這樣光飼料的收益,差不多就把成本收回來了。”

  非常暢銷

  自稱很多大廠從他這進油

  約等待兩個多小時,工廠門口開進兩輛轎車,從一輛本田車上下來了一名三四十歲的男子,看門的人告訴記者他就是工廠老闆。他將記者請到了二樓的辦公室,説上午來了朋友,中午喝了點酒,稍微有些多。

  他警惕地詢問記者一些問題。記者問他油的價格時,他直言一噸一萬四千元左右,並表示這個價格已經比較公道,回落的可能性不太大。

  工廠説,買油在誰家買都差不多,價格絕對都是一樣的,不存在誰家比誰家便宜,他直言村裏另外兩家老闆都是他的表兄弟,工廠用的設備也都差不多,都是一家人。記者問他工廠産的油質量如何,他説,“我們的油屬於二級油,油的質量可以保障,我們的廠都這麼多年了,每天都産大量的油,很多廠都從我們這裡進貨,回去後再經過提煉,出來的就是超市裏面的那些油,你想想自己吃的油,質量是不是挺好的。”

  記者表示對油還是有點懷疑,問他都有哪些地方從這裡進油,他説,“從我們這裡拉油的地方很多,青島有幾家,諸城、萊陽。”記者向他詢問青島一家花生油廠時,在地址上兩個人沒説統一,他表示和那家工廠的老闆很熟,不可能記錯廠址,説完他當場給那家廠的老闆撥打電話。電話中他們説話的口吻像是很熟悉的老朋友,對方一直問他是不是來青島了,讓他來廠裏玩,隨後將電話挂掉。

  疑問

  花生油有汽油味,老闆説可以食用

  記者表示想拿些樣品回去看一下 ,工廠老闆打了個電話,讓人裝一小桶給記者。幾分鐘後一男子拿著一個礦泉水瓶裝的油上來 ,他告訴老闆這些油有些沉澱物,需不需要再換一瓶 ,工廠老闆表示不要緊,這個油就挺好。

  這瓶油看上去並不像傳統的油一樣泛著透明的黃色,而是有些發黑,顏色特別深,打開瓶蓋聞一下 ,味道有些奇怪,沒有花生油的芬香味。

  “這些油看起來和外面吃的不一樣,是不是大廠進了這些油後還要再次加工,不能直接食用?”記者問。老闆説,“花生油廠拿回去後肯定要再經過加工處理,處理後顏色會變得更透明更亮。這些油直接拿去吃也是可以的,是食用油,要看你用在哪些地方了。”記者問這些油顏色看起來比較奇怪,是不是有些飯店會用這些油,他笑笑沒有回答。

  他告訴記者,這些油目前還含有一點別的物質,提煉之後顏色就純了。記者聽到他説了幾個廠名,其中一個工廠是位於平度的一家食品廠。

  談完後記者表示想看一下加工車間,工廠老闆表示看車間不太方便,工廠內塵土飛揚,工序比較複雜,拒絕了記者的要求。工廠老闆親眼看到記者上了車,將車開走後才小心翼翼地離開了工廠門口。隨後記者再次來到工廠附近,繞廠一圈後看到正門進去的院子裏,是將花生餅碎粉的車間,另外有一道加工的程序,而添加化學物質是在後面的工廠內,門口的鐵門都關閉了,並上了鎖。看門的人告訴記者,外人是絕對不讓進的,除非老闆親自帶著才行。

  釋疑

  大廠稱自己的油都是自己壓榨的

  記者根據工廠老闆提供的平度工廠的名字,搜索了一下地址,並撥打了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業務員去外地出差了,並給了業務員的電話。撥通電話後,電話那邊的人告訴記者,青島地區的業務要跟一位姓王的先生聯絡,如果要看樣品的話,可以到公司的展臺上去看。

  到了這家工廠後,記者來到了市場部,屋內的墻上擺放著各種各樣工廠出産的花生油産品 。上面有的寫壓榨油,也有的寫調和油,價格不一樣,五公斤調和油的價格在七十元左右,而壓榨油多數在九十元左右。

  一名負責人接待了記者,看完樣品後記者問她調和油是不是從外面進的貨,進行加工後調和出來的。她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我們這裡所有的油都是自己工廠內壓榨的,用的都是花生米,絕對不可能從外面進。即便是調和油,也都是用自己工廠的材料做出來的。”

  記者表示很多廠為了降低成本 ,會從別的地方進來便宜的油加工 ,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廠沒有那種現象 ,並笑著説都是他們廠給別的廠貼牌。

  過濾

  用鹼水“洗”一遍才能吃

  記者在鎮上找到一個曾經在蔡家莊一家花生油廠工作的工人于文寶(化名),把從工廠裏拿到的花生油樣品交給他,于寶華連看都不想看,連連擺手説不能吃,吃多了會中毒。“你們要是從他們廠裏面進貨那就麻煩了,人家都是大煉油廠過來進貨,從煉油廠裏面加工一遍以後才可以吃,不過裏面的東西能不能加工乾淨,就不一定了。”于寶華説。

  于文寶向記者介紹了蔡家莊花生油的吃法,讓記者也見了一回“世面”。“加工其實也挺簡單,因為蔡家莊那邊的花生油廠生産的不是精煉油,所以可能裏面會有點雜質,這些雜質是什麼東西咱就不知道了。”他説,首先在鍋裏面倒上開水,放上鹼面,然後再倒上廠裏的花生油,加熱一遍,裏面的油可能會泛起一點白沫,等白沫沒有了,就可以盛出來了。經過這樣兩三次“洗油”之後,才可以吃,“不過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可能對身體不好。”于寶華説:“一百斤花生裏面最多也就是四五十斤油,小作坊裏面壓榨出來的花生油是絕對根據成本來算的,一斤花生四塊左右,加上加工費、人工費,最少也得十幾塊錢一斤,蔡家莊工廠裏面生産的油也就是七塊錢,前一段時間的價格甚至更低。”

  記者了解到,經過傳統壓榨法壓榨的花生,只能得到其中花生油含量的 80% 左右,如果想要將剩下的花生油全部壓榨出來 ,必須是溶劑油才可以,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産業工程部楊副主任解釋説,這種溶劑油應該就是工人口中的那種汽油味的液體。

  記者手記:一本萬利的生意要不得

  加工花生油的工廠竟然見不著一粒花生米,這是記者在探訪花生油前從未想到過的,不是不相信,而是覺得不可能,花生油難道不是優質的花生米中提煉出來的嗎,那麼濃香的油不用花生米怎麼能加工出來,當然不肯相信了。

  年前記者就曾探訪過一次 ,那次的探訪令記者有些驚奇,花生油的工廠內不是堆積著成堆的花生米,而是堆積成山的花生餅,這些餅有的是整塊有的粉碎,直接被堆積在地上。工人們用鐵鏟子將這些花生餅鏟起來扔進大鐵爐里加工,這個場景讓記者很茫然,難道平時吃的花生油就是用這些碎餅生産出來的?

  帶著疑問記者聯絡到了工廠的老闆,他告訴記者,這些油加工出來後並不是最終的成品,大廠提煉後才能變成通明鮮亮的花生油。雖然這個答案讓記者心裏稍稍平息一點,但問題仍揮之不去,難道這些渾濁的帶著複雜味道的奇怪油,提煉出來後就可以食用了?難道市民們吃的油就是這樣加工出來的?

  花生油帶給記者太多的疑問,特別是從員工和老闆口中聽到來拉這些油的工廠中有一些大廠的名字,或許正是院上鎮的人對花生油太了解了,鎮上幾乎沒有居民買品牌的花生油,他們吃的都是鎮上小作坊加工出來的,一位居民説,“小作坊的油可能會有點臟,但起碼是貨真價實的油,聞起來真香,品牌的油,怎麼出來的誰知道,很多人都説吃劣質的花生油致癌,村裏的花生油絕對不會。”

  這些廠為什麼要從花生餅裏繼續提煉油呢,通過多日的調查,從利潤的角度上找到了原因。原來這些花生餅回收價格就很低,壓榨出來油後,剩下的雜質還能當成飼料賣出去,還能從中再賺一筆錢。這幾乎等於壓榨油沒有多少成本,比起那些用花生米壓榨成油,需要浪費大量花生相比,這種做法可謂一本萬利了。

  利潤的驅使,就有人使用這種方法,而有的油廠為了降低成本,從這裡買來油後提煉,將這些油加在自己生産的好油裏混在一起,再分成一個個小桶後根本看不出來,吃虧的只能是不懂這行的市民們。

  花生油對人生活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説,難道社會的發展最終需要再回到最初那種自己提著花生米去小作坊換油的地步?或許為了健康很多市民會選擇這麼做,但成千上萬的飯店呢?他們用的油又該怎麼辦?花生油,你讓人很糾結。

  文/圖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