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8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圖為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資料圖片)
胡軍華
“雙匯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鹿。”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十分肯定地説。
然而,這位71歲的雙匯“掌門人”並不否認,瘦肉精事件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雙匯的品牌美譽度受到巨大傷害,我們用20多年時間鑄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質疑,損失難以估量。”
自3月15日央視曝光雙匯瘦肉精事件,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雙匯冷鮮肉和火腿腸等肉製品,一些雙匯加盟店也“改旗易幟”,脫離雙匯的銷售體系。僅僅十余天,雙匯在全國的銷售額已經損失十多億元。
銷售額銳減
3月15日當天晚上,萬隆從北京回到漯河,連夜召開會議。會議到3月16日早晨五點半才結束。
雙匯集團在隨後的聲明中公開道歉,並責令事發之地下屬子公司濟源雙匯停工檢查。但這些舉動並未平息各種質疑聲,消費者對此也不買賬。
萬隆向本報詳細羅列了雙匯在十余天內所遭受的慘重損失:3月15日雙匯發展(000895.SZ)股票跌停,市值蒸發103億元;3月15日起至今,銷售額銳減十多億元。此外,萬隆估算,濟源雙匯處理肉製品和鮮凍品直接損失預計將達3000多萬元;預計全年增加瘦肉精檢測費用3億多元。
“如果再出現一次類似瘦肉精事件的危機,雙匯就死定了。”萬隆毫不諱言。
儘管該公司為濟源雙匯的檢測手續形同虛設向公眾道歉,但在多個場合,雙匯集團高管卻強調自己是“代人受過”,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生豬養殖業秩序混亂和動物檢驗檢疫標準過於寬鬆。
“如果政府堅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個月公佈一次瘦肉精檢測結果,企業就不會有那麼高成本。”萬隆説。
瘦肉精事件被曝光後,國務院派出聯合工作組赴河南督促“瘦肉精”案件查辦,要求徹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責任。瘦肉精事件被定義為“案件”,要走司法程序,這一點曾讓雙匯集團上下噤若寒蟬。
有媒體報道,經過一個星期的實地調研後,國務院聯合工作組組長、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佩智向河南提出了4條反饋整改意見:第一,依法從快從嚴懲處犯罪分子;第二,嚴肅追究失職瀆職人員責任;第三,加快建立全程監管機制,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第四,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上述四條整改意見沒有提到要追究雙匯集團的責任,”萬隆拿著這則報道對本報記者説:“這證明瘦肉精事件的源頭不在雙匯,而是養殖業的問題。”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雙匯幾乎將責任全部推給養殖業,就像當初三鹿將責任甩給奶農一樣。如果雙匯不能從瘦肉精事件中吸取教訓,如何保證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在瘦肉精醜聞中,應該對雙匯及檢驗檢疫部門“各打五十大板”。3月15日雙匯跌停,一次就蒸發掉103億元,據測算,建一座1萬頭的豬場需要投資1200萬元。如果雙匯把蒸發的市值早一點拿出來建豬場,1000萬頭的豬場都可以建起來了,豬肉安全靠殺豬是殺不出來的,必須是養出來的。
會否重蹈三鹿覆轍?
業內人士認為,雙匯“瘦肉精”事件與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在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處:均為行業翹楚、對上遊原材料把關不嚴、違法添加有毒化學品、被曝光後損失慘重……
“雙匯將成為下一個三鹿”的議論令萬隆耿耿於懷,“瘦肉精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他説。
萬隆認為,瘦肉精事件是上遊産業鏈中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濟源雙匯的豬源是在流通環節因為把關不嚴流入企業,該分公司已經按有關標準進行了抽檢。
為避免含有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生豬及原輔料進入雙匯的産品線,萬隆在3月25日的供應商大會上宣佈,今後雙匯集團將一直執行生豬頭頭檢驗、原輔料批批檢查的制度,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發現有毒有害等違禁非食品原料,除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外,按生豬或商品價值對供應商進行兩倍罰款,同時還要通報執法部門依法處理。
當記者問雙匯何時能恢復正常經營水平,萬隆答道:“兩個月以後,希望你們再過來看看。”
然而,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並不樂觀:“雙匯的廣告語是‘十八道檢驗,十八道安全’,瘦肉精事件讓這一廣告語成為插向消費者內心的一把匕首,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信任毀於一旦。雙匯如果想在消費者心中重新樹立品牌形象,可能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