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日本地震波及全球産業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1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8.8級的特大地震“突襲”日本,部分工廠遭受重創,這場大地震對日本電子、鋼鐵等産業影響幾何?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産業又有哪些衝擊?日本企業最近二三十年的發展趨勢如何?《第一財經日報》昨天通過電話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

  白益民曾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瞄準日本財團》等,對日本産業經濟素有研究。他認為,日本除了在很多領域把控著核心技術,也掌握著産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環節,給大部分全球其他市場的合資廠只留有組裝環節的利潤,這種“産業立國”的經濟模式也是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地方。

  本土企業為“雁頭”

  此次地震對日本相關産業的破壞程度有多大? 白益民認為,要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日本的産業擴散在全球各地,GNP(國民生産總值)每年保持百分之十幾的增長,單從經濟上看,已經在海外打造了一個新的日本。它創造的許多GDP(國內生産總值)被統計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儘管看上去經濟增長停滯,但這只是表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土發生的大地震對日本經濟以及重要産業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日本財團構建了“雁行形態”,即以本土企業為雁頭,掌握最上遊的産品和技術;其次是韓國和台灣地區,主要為日本技術做配套;最後才是大陸地區所扮的“雁尾”角色,為“日本製造”做組裝,處於産業鏈的最下游。從這個角度而言,受地震破壞的日本本土産業,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下游,特別是中國大陸的一些工廠。

  所以綜合判斷,地震對其國內經濟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恢復起來也比較快。

  牽一髮而動全身

  白益民表示,日本是電子産品生産大國,此次地震對全球的電子産業肯定會有較大影響。東芝的一家芯片工廠因地震而停工,和電腦裏的CPU不一樣,東芝生産的芯片用於更高端的産品,比如手機、閃存、汽車的自動控制系統等。如果代理企業拿不到貨,肯定會囤積惜售,對價格的影響要看工廠的破壞程度和恢復進展,如果工廠能夠很快恢復運轉,價格不會大漲;如果工廠停産一段時間,那麼全球芯片價格肯定會漲。

  其他産業,如鋼鐵,不會對全球鐵礦石市場産生太大影響,因為日本目前已經集中生産高檔鋼材(如汽車板材),而大量粗鋼從中國採購。這次地震可能會影響日本高檔汽車板材對中國的出口,而長遠看日本地震重建會增加對中國粗鋼的進口。

  對中國而言,白益民指出,當前需要警惕的是國際對衝基金及資本家通過製造輿論,誇大損失,趁機抽走資金,那將對整個亞太經濟的發展都産生嚴重衝擊,如果日本資本被抽走,整個亞太地區的産業關聯體都將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去製造化”是偽命題

  最近幾十年,日本企業一直向外擴張,把製造基地設在海外,有人認為這是“去製造化”。但白益民卻認為,“去製造化”是個偽命題,日本向來是以“産業立國”,産業向外轉移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核心技術和利潤掌握在自己手上。美國的産業是轉移一項丟一項,但日本不是這樣,日本公司的特點是以商業網絡為主體,比如幾家大型汽車公司,都和中國建立了合資廠,留給中國企業的利潤只在組裝環節,其他利潤最豐厚的如零部件、發動機、高端內部裝飾等,牢牢掌控在日本企業手上,日本一直是以“産業立國”,這有別於美國的“金融立國”。

  第二,很多合資企業看似生産工廠,實則是在中國佈下的銷售網絡,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第三,把中國的品牌也納入了日本經濟的共同體中。比如長虹、海爾等,表面上看是中國的品牌,但顯示器等核心零部件都是日本的,留給中國的只是一個牌子。

  目前,中國也面臨一些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遇到的問題,比如本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齡化等,白益民認為,中國企業必須認清一個問題,是産業立國還是金融立國,“我主張産業立國。中國企業目前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金融的問題,體制的問題,應該將金融和産業形成共生體,而不是掠奪體。另外,這兩年談‘國進民退’比較多,其實應該是‘國進民進’,在國有經濟、民營經濟之外,還應該有一個相當規模的集體經濟,日本很多大財團就是集體經濟,産商融結合,‘內和外戰’。”他認為,這些都值得中國企業學習,日本財團在日本企業對外擴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55年日本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後,通過産業和金融資本相融合,把國內的産業整合成大集團,“內和外戰”,這是後發國家追趕先進國家的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