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稻葵:個稅改革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起徵點上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13: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

  中國網3月12日訊(記者 梁麗霞)個稅起徵點提高到多少合適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個稅改革”成為很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個稅改革肯定應該提高起徵點,但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起徵點上,而應該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

  李稻葵坦言,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企業的利潤稅、房産稅等不同,徵收的對像是“已經進入百姓腰包的錢”。這就需要一個徵收的社會基礎。只有當政府能夠給老百姓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真正實惠的社會福利的前提下,徵收個人所得稅才具備社會基礎,才能讓納稅人“心服口服”。比如北歐一些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達50%,但老百姓依然很高興地納稅,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社會福利好。而當前我們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在不斷完善,但老百姓依然面對著住房貴、看病貴、孩子上學難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較高,肯定會引起爭議。

  李稻葵介紹,個稅最早是80年代初針對外企的高工資徵收的,起徵點是800元。由於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工資都比較低,因此對個稅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經過很多年的發展,大家的工資收入提高以後,個稅開始起作用了。而這並不是當時立法的初衷。所以起徵點肯定應該提高,而且要因地制宜,不要全國“一刀切”。

  李稻葵説,當前的個稅在設計上是十分簡陋的,徵收的對象主要是勞動收入,交個人所得稅最多的是拿工資的人。個稅事實上變成了“工資稅”。但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來自資本收入和資本升值。因此,個稅應該進行全面系統地改革,具體來講可以從三方面做起。第一,把勞動收入和資本分紅、資本升值捆在一起納稅;第二,以家庭為單位,充分考慮家庭的負擔;第三,大幅度降低稅率。因為現在給老百姓提供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社會福利是有限的,高稅率不能“以理服人”。

  “建議個稅改革學學香港、新加坡、愛爾蘭、俄羅斯的成功經驗,把稅率降得比較平。”李稻葵説,如果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以15%為上限,相信大量公民會積極納稅,國家個人所得稅的稅額不僅不會下降,還會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