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雪蓮 董陶 |濟南、北京報道
2月18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懇談暨項目推介會在北京召開。23個項目的簽訂,2000多億資金,相當於山東省每年吸引投資的1/10。山東省省長姜大明高興地用“千載難逢”來形容山東迎來的重大機遇。
1月4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作為今年第一個獲國務院批復的國家發展戰略正式亮相。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規劃主體區範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兩個沿海縣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
姜大明表示,21世紀是海洋經濟的世紀,海洋經濟是山東的一大優勢。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和試點方案獲批,對山東來講,是個大好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早在《規劃》批復之前,山東省就已經在開始積極探索海洋經濟的新路徑了。據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費雲良介紹,早在1991年,山東省正式提出“海上山東”戰略,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山東省的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顯著提升。201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8724.9億元,同比增長 13.3%,佔全省的47.5%。
不過,在費雲良看來,成績背後,挑戰依然不小。“山東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相對粗放,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亟待加強;海洋産業結構和佈局不夠合理,海洋經濟綜合效益亟待提高;海洋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不足,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亟待增強;涉海部門職能交叉,海洋綜合管理和海陸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海洋經濟將迎來黃金髮展期。利用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解決現存的問題,謀求新的發展,無疑是山東半島面臨的重要任務。“藍色經濟區具有典型的半島型地理特徵,海陸經濟聯絡緊密,是海陸資源互補、産業互動、佈局互聯的最佳試驗區。”費雲良告訴記者,因此海陸統籌,共進共榮,這一思路貫穿《規劃》始終。優化海岸和海洋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促進海陸産業互動發展,將進一步增強海洋經濟對陸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我們在起草《規劃》時就注意避免同質化競爭。”費雲良説,“山東沿海各市都有自己的港口,有青島、煙臺、日照三個億噸大港。我們以打造以青島為龍頭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對港口進行整合。比如,青島港要發揮輸油碼頭和集裝箱優勢,日照港則要發揮深水大港和礦石碼頭優勢。對於煙臺港、龍口港來説,優勢也很突出,可以發揮與東北、天津、環渤海地區的物流銜接作用。”
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山東要按照“交通同網、市場同體、環境同治、信息共享、産業聯動”的原則,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一個規劃制定出來不容易,落到實處更難,需要堅韌不拔地去做工作。”費雲良説。
根據《規劃》,到2015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基本建立,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8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65%左右。到2020年,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3萬元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
按照山東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冀望,地處“接合部”戰略要地的山東半島,未來將力爭打造成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以及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由於特殊的區位條件,山東半島未來在全國區域版圖上發揮的輻射作用必將不僅限于環渤海地區。”費雲良説。
針對藍色經濟區的規劃建設等,本刊記者對山東省省長姜大明進行了專訪。
最突出的是兩個字:海洋
《中國經濟週刊》:山東、浙江、廣東三省都提出了海洋經濟試點工作規劃,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第一個獲批,優勢是什麼?
姜大明:山東、浙江和廣東三省面臨著不同的海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主要是面向黃海和渤海,在這個區域內,現在條件非常好。所以第一個規劃批的是山東。
可以説,海洋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海洋經濟是山東作為沿海省份的一個大的優勢,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海上山東”的建設,就是要用幾年的時間,在海上再造一個山東陸地農業GDP,這件事情很早就已經完成了。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雖然我們的海洋經濟所佔的比例在全國處於第二位,但是我們的門類比較齊全。第二個優勢就是科教、人才這一塊,山東得天獨厚。國家把全國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學放到了青島,國家各個部委,有關涉海的一些部委,把國家級的研究所都放到了青島,現在我們的海洋科研力量佔到了全國的一半以上。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以前獲批的有些規劃雖然在沿海,但還是在陸域發展,當然也包括港口、漁業的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最突出的就是兩個字:海洋。
中央及時地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發展海洋經濟”這樣一個大的戰略,又把山東作為海洋經濟的試點省份,批准了藍色經濟區的規劃和試點方案,這對山東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機遇。山東將按照規劃的要求,把試點工作開展好,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探索路子,來積累經驗。
《中國經濟週刊》:作為全國首個海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所要承擔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姜大明:要講任務,我想是兩句話,一個就是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海洋經濟示範區,再一個是要形成在我國東部沿海新的經濟增長極。在這個總的要求之下,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定位是建設“四個區”,即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産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在區域佈局上,我們將重點提升膠東半島高端海洋産業集聚區的核心地位,壯大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産業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産業集聚區兩個重要增長極。在産業發展上,將抓住機遇加快構築海洋生物産業、海洋新能源産業、海洋新材料産業等高端高質高效現代産業體系,牽引、帶動山東區域經濟加快發展,成為富民強省新跨越的主要動力源。
山東區域發展格局已經成型
《中國經濟週刊》:藍色經濟區內大部分是山東省比較發達的地區,如何在發展中實現《規劃》要求的陸路統籌並帶動山東省其他地域的發展?
姜大明:山東現在講“重點區域帶動戰略”, 兩個國家級戰略,一“藍”一“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本身都在山東沿海地區。現在有些城市提出來,像山東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怎麼發展?我們其實有全面的區域發展戰略。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濟南城市群經濟圈是山東發展的一個主軸。黃河三角洲原來是我們的魯西北,已經有國家戰略把它帶動起來。現在藍色經濟區在日照要建立鋼鐵精品基地和魯南臨港産業帶,這本身就把它和魯南經濟帶的建設緊密聯絡在一起。
現在我們全力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區域經濟,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比如棗莊、濟寧;我們支持菏澤打造“蘇魯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這是對魯南地區提出的要求。聊城要把有色金屬産業鏈拉長。德州的新能源和生物産業方興未艾,它的太陽能産業發展在世界上都是有影響力的。
目前,山東的區域發展格局已成型。在東部,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北部,有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在南部,有魯南臨港産業基地和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建設;在西部,山東正以濟寧、菏澤為中心打造蘇魯豫皖科學發展高地;在中部,有濟南都市圈建設、有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同時還有藍色經濟區28個聯動區等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基本形成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可以預期,山東區域經濟在重點帶動戰略下,沿著統籌發展之路,必將加快走向協調發展新局面。
再造一個東北亞航運中心
《中國經濟週刊》: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將如何在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環境承載力前提下,實現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高效結合?
姜大明:山東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像圍海造田是嚴格控制的,就是怕海域出現情況,發展經濟不能犧牲環境。再一個是污水,我們現在基本能夠控制污水,不讓它進入海洋。去年我們提出的一個目標就是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增長,這個目標我們已經達到,水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講,現在恢復魚類生長還不是目標,這魚還得能吃,現在它活著,還不能説明我們的水質完全達標,還要繼續努力。
産業也要有發展,比如海洋資源,我們可以搞深加工。從魚苗開始,一直到最後高技術的生物製品製造出來,産業鏈拉長,附加值也增加了,老百姓也賺錢了。以前我們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太多,資源型産品和原材料比較多。現在是市場經濟了,我們既要生産原材料,還要在原材料的基礎上把産業鏈拉長。拉長到什麼程度?榨幹吃凈,然後點票子。
《中國經濟週刊》:海洋經濟是開放經濟,藍色經濟區域將如何在對外開放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姜大明:改革開放這一塊題目很多了,一個就是體制機制要進行創新,特別是涉及海洋經濟、海洋管理方面,有很多題目我們需要去做。再就是對外開放,海洋就是開放的經濟,山東現在沿海港口吞吐量已經突破了8億噸,達到8.6億噸,我們的外貿吞吐量是4.1億噸,現在是全國第一位。所以在對外開放中,海洋起到了重大作用。現在我們的周邊國家,日本、韓國在與山東的經濟互通上,都有一些地方共贏,都有一些新的動作。最近韓國已經開通了到山東威海的汽車甩挂業,他們的車把車頭一摘運到威海,威海的汽車頭往上一挂,就把貨物就拉走了,這是區域流通的一個很大的機制。下一步,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作為試驗區,將再打造一個東北亞航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