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豐田稱在華召回5202輛問題車與質檢總局約見無關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鄭洋

  近日來,圍繞豐田召回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先是24日,豐田宣佈面向北美和歐洲市場,召回239萬輛雷克薩斯GS、雷克薩斯RX、RAV4、漢蘭達等6個車型,不過這紙召回聲明並未涉及中國市場。而按照豐田召回與中國車市間的互動的規律——“豐田召回遺忘中國——車主與輿論群起而動口誅筆伐——豐田緘默不語”,這次將中國再次置於召回免疫區的豐田公司,將自己又一次推向了質疑的漩渦中。

  24日下午,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表示,由於豐田在2011年1月開始進行的全球範圍內170萬輛汽車召回並未涉及中國市場,質檢總局已兩次約見豐田中國的相關負責人,要求其就所稱在中國大陸市場投放的汽車沒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發動機或配件,做出完整的解釋,並提供詳細的技術説明。

  25日,豐田中國表示,由於地毯壓板可能干涉油門踏板,將自2011年3月23日起在中國大陸地召回5202輛2003-2006年款雷克薩斯RX300/350汽車。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表示,此次召回車型屬於近日北美宣佈召回的車型之一。

  相隔僅一天,豐田本來針對北美及歐洲的召回範圍便將中國市場擴容在內。於是,不少觀點將其樂觀的解讀為:“在質檢總局兩次約見其負責人之後,豐田公司居然為中國內地而‘新增’召回5202輛問題車,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更有車主期待著質檢總局為車主出頭的做法能變成一種常態。

  然而,豐田中國相關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卻表示,此次5202輛的召回與質檢總局的召見並無關聯,而中國召回制度的構建尚有漫漫長路要走。

  與“約見”無關的“召回”

  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告訴記者,雖然北美及歐洲的召回通知與在中國市場的召回公告相隔了一天的時間差,但這與質檢總局約見豐田中國的相關負責人並無關聯。因為質檢總局的兩次約見,談及的都是針對豐田1月26日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70萬輛車卻並未涉及中國市場的事件,與最近一次的24日在北美和歐洲的召回無關。

  豐田24日發佈的對北美、歐洲239萬輛車的召回公告,雖然在形式上領先了中國市場一天,但豐田向各國監管部門提交召回申請的時間是同步的。換句話説,豐田在中國延後一日發佈的召回公告,實際上是在等候質檢總局的表態,只有得到監管部門的許可後,豐田才能名正言順的向車主發出召回通知。

  一天的間隔,相對於一次召回事件中監管部門需要處理的審批流程,本在情理之中,而質檢總局24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也屬例行公事。可這一連串的巧合,卻被旁觀者誤解成環環緊扣的因果關係,豐田由此被輿論扣上了“由於監管重壓而被迫新增召回”的帽子。

  根據豐田中國提供的資料,此次擬在中國大陸市場召回的RX300/350,缺陷是在進行駕駛員側地毯壓板作業時,如果安裝不良,有可能會造成地毯壓板向加速踏板方向傾斜,並接觸到踏板臂,可能造成加速踏板無法回位,存在安全上的隱患。豐田將對受缺陷影響的車輛進行召回處理,將原來的地毯壓板更換為形狀改良後的産品。

  中國車主白高興了嗎

  如果豐田關於“召回”與“約見”無關的解釋屬實,那麼尚在興頭上的中國車主恐怕要泄氣了,本以為監管層發威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可原來只是一場“巧合”而已。中國車主真的白高興了嗎?眼下還難有定論,畢竟車主們真正興奮的也不是一時一次的召回,而是國內的召回制度能否真的在一次次的風波中積跬步而至千里。

  應該看到的是,在質檢總局針對1月26日的全球召回問責豐田後,豐田中國已在2月23日向質檢總局提交了技術材料,對上一次召回為何不涉及中國市場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不僅如此,監管部門還組織進口汽車口岸檢驗檢疫局,核查豐田召回車型的進口情況;且要求各檢驗檢疫機構對轄區內進口豐田汽車經銷店進行調查,了解消費者投訴和處理情況。一系列動作中,質檢總局已經突破了自己的若干個第一次。但有待進步的是,這些行動畢竟是慢了半拍。在召回制度較完善的國家,監管部門往往在事前就已經掌握了這些情況,這也是為何當年豐田被美國國會召見之時誠惶誠恐的原因所在,因為美國人手中已經掌握了充分的車主投訴及大量的實驗調查報告。而此次國內監管部門希望通過事後調查或者企業自行提供的方式獲得上述資料,相比之下,給豐田帶來的威懾力無疑會打個折扣。

  又是一個3.15迫近了,質量、安全甚至和諧、生命這些話題總會在這個時間段變得格外敏感。出現召回事件不一定是壞事,可是沒有召回卻一定不是好事。今年,站在風口浪尖的是豐田,可是豐田背後,怠于召回甚至“秘密召回”的車企恐怕還埋下了更多的隱患。

  中國車主真的白高興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中國車主投訴無門的困窘何時能解?在於車企何日才肯擔當公開投訴處理結果的義務;在於千呼萬喚難出臺的汽車三包制度何年才能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