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1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曉曉 儘管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在下降,進口鐵礦石價格卻逆勢上揚61%。
中國鋼企已陷入微利狀態,但是鐵礦石價格仍在上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正以 “中國需求、産能規模、行業微利”與三大鐵礦石巨頭展開談判時,三大礦商之一卻向本報稱,中國鋼鐵企業的利潤應通過自身經營改變完成,而非降低鐵礦石售價,公司談判更多考慮的是中國經濟整體運行趨勢,並非中國個體鋼鐵企業的經營困境。
對於2011年的鐵礦石走勢,必和必拓CEO高瑞思表示,新興經濟體的城市化和工業化仍處於早期階段,這為礦産品提供長期結構性支撐。在外資鐵礦石巨頭眼中,中國正呈現出勃勃生機:“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高鐵建設、汽車産銷量已躍居全球第一,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等系列大手筆都將拉動對鋼材、鐵礦石需求。此背景下,鐵礦石月度定價隨之而來。
月度定價
2月份,必和必拓向中國鋼廠發出新的鐵礦石報價,為168美元/噸,比上月提價8%,再加上海運費,鐵礦石到岸價約達175美元/噸。
同時,必和必拓再改季度定價模式,強行向中國鋼廠推行月度定價。這令國內鋼企非常難以接受,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看出,自去年主推季度定價以來,必和必拓正按部就班地在中國市場實現其計劃。
力拓和淡水河谷暫時觀望,仍用季度定價方式,新一輪的報價時間為今年3月。
與此同時,印度粉礦報價也因23座礦區的暫停開採等因素,升至190美元/噸。印度正限制鐵礦石的出口,以確保國內供應名義,印度計劃對鐵礦石出口統一加徵出口關稅;同時,印度鐵道部宣佈,提高鐵礦石運輸的距離費用,即在現有運費基礎上每噸鐵礦石多付500盧比。這意味著,印度鐵礦石出口商所支付的費用大大提高,終將體現在産品價格上。
對上遊控制乏力,國內鋼廠只有調高鋼材價格轉嫁壓力。2月14日,武鋼率先出臺3月份鋼鐵産品價格政策,每噸普漲200-400元。隨之,寶鋼也再度上調鋼價,每噸普漲200-300元。
自去年三大礦山強行將鐵礦石年度談判改為季度定價和指數定價,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助推鐵礦石金融化,希望從中分羹。
在強勢進攻下,中國鋼企呈現出逐漸失控的局面,對隨之而來的鐵礦石指數、航運期數、掉期交易、期貨等金融衍生産品更是無從招架。
國內早有人士發出預警,一旦鐵礦石價格走向季度定價,未來一定向現貨、指數化方向發展,逐步金融化。事實上,1月底,印度已首先推出了鐵礦石期貨産品。
“中國在原材料生産上的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對於像必和必拓、力拓這樣的公司來講算不上是問題”,蘇格蘭皇家銀行産業分析師詹姆士 威爾森如此評價。
對此,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在上海警示,中國鋼鐵業正在進入一條低增長和微利的軌道。而今年年初,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則表示,要完善鐵礦石聯合談判機制。
談判博弈
新年伊始,本報記者從礦商獲悉,儘管中鋼協仍在積極與之接觸,進行鐵礦石談判,“但公司仍將按照既有計劃進行,以使股東利益最大化。”一位外資礦商人士表示。
中鋼協仍在積極尋求與三大礦商的談判,中國需求和産能規模,被一再強調。由於中國鋼鐵企業已先後接受了礦商要求,中鋼協希望將談判恢復至年度的願望落空。
正當中鋼協明白無力改變季度定價時,月度定價又隨之而來。
“以往的年度談判無力,到今天的任人定價,中方是節節敗退,鋼廠意志不統一,中鋼協也回天乏術”,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今年1月,中鋼協再赴澳大利亞與礦商談判,寶鋼、武鋼等鐵礦石業務代表同行。按照設想,談判似乎該取得好的進展。例如,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明顯下降,港口鐵礦石存量高壓,全球鐵礦石供大於求的局面正在加劇,中國鋼鐵企業利潤下降。
結果仍然不盡人意。礦商人士對本報稱:“中國鋼鐵的利潤應該通過自身經營改變完成,而不是讓我們降低鐵礦石售價完成。換句話説,中國個體鋼鐵企業經營困境,行業微利狀態,不是我們定價的依據,更多參照的是中國經濟運行趨勢、GDP增長數據。”
他表示,相信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只要城市仍要建設、GDP總數據仍要增長,中國的鋼鐵企業就不會整體衰敗,總有企業興衰罔替,鋼材、鐵礦石的市場需求就必須得到滿足。
對於該位人士描述的狀況,其實從去年的鐵礦石價格走勢便可看出。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186億噸,比上年下降1.4%,但進口鐵礦石價格漲幅61%,從年初的平均90美元/噸,漲至年末的145美元/噸,比上一年度每噸增加40美元。
中國的進口量下跌,鐵礦石仍然成功漲價,這無疑使得三大礦山在股東面前加分。
這時,三大礦山卻依舊表現出“為中國考慮”的態度,即正開足馬力保證市場,不會停止向中國供應。“鐵礦石量産增加,價格就不會持續高昂”,兩拓、淡水河谷多次向中方如此表示,將滿足中國需求,希望中方理解礦山風險高、資金投入巨大,運行週期長等狀況。
多付了1960億元
2月16日,工信部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鋼企進口成本增加了1960億元人民幣。國內鋼鐵企業大多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率為2.91%,遠低於全國工業企業6.2%的平均水平。
工信部報告前兩天,力拓發佈業績報告顯示,2010年,力拓全年凈利潤激增,達到創紀錄的143億美元,其中,力拓鐵礦石業務凈利潤高達101.89億美元。
僅力拓一家的凈利潤,便超過同年中國77家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897億元人民幣。
可以看出,力拓已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並享受來自中國市場的豐厚回報。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買家,中國市場佔兩拓總出口量的64%。
“按照指數定價的方式,指數如何採集,中方根本沒有發言權”,在本報採訪時,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儘管我們一直不滿礦商的定價方式,但事實上,並沒有更好的方法取代。“這些年,外界對作為主要寶鋼苛責過多,其作為公司,確實無需過多承擔政府職責”。
“鋼鐵行業的利潤被轉移到上遊,是一個事實,中國要改變這一狀況,需對自身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瑞銀分析師唐驍波稱。
目前,鋼鐵行業將繼續推進聯合重組,要求國內排名前10位鋼鐵企業的産能佔全國産能的比例達到60%以上,以期望達到高集中度的局面。而礦商則著眼于:“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高鐵建設、汽車産銷量已躍居全球第一,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等都將拉動鋼材、鐵礦石需求。
2月16日,必和必拓宣佈,未來五年將大舉投資800億美元以擴展業務,而非追尋並購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