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財經》雜誌:新貿易季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加入世貿組織(WTO)十年,檢討中國外貿得失,正逐漸升溫為2011年度話題。

  這是一個充滿“雙重吊詭”色彩的故事。曾經預言中國難以抵擋全球化衝擊而終不免崩潰的論者,如今懷著錯愕欣羨的心情,重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的體量,分析它給全球經濟帶來的震憾;而盡享十年全球化紅利的中國人,面對節節攀升的“雙順差”,在經歷了最初狂喜和自得之後,也嘗到了高成本引入資本和低收益輸出資本的酸楚。

  中國的外貿轉型時刻已然來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壓力,中國內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張力,令轉型成為經貿領域念茲在茲的首要議題。更平衡的貿易也正從數年前的一個遠景話題,轉換成迫在眉睫的改革使命。

  圍繞此目標,“增進口”“減順差”“走出去”等舉措正次第落實。然而我們更需警惕新一輪矯枉過正:“增進口”並非“大手大腳”採購,“減順差”不必然要“壓出口”,“走出去”不是為了“撿洋落”,更非要把“攤大餅”鋪張到全世界。

  冷靜分析中國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加工貿易仍有利潤空間,“騰籠換鳥”還需從長計議;“微笑曲線”的攀升亦非朝夕之功,不妨代工貼牌與自創品牌齊頭並進。達致更平衡的貿易應是一個長期自然的過程,而非以新的扭曲代替舊有的扭曲。

  實現更平衡的貿易,亦離不開全球化的深化。如WTO總幹事拉米所言,全球化可能放緩,但不會停止。産業升級帶來的新比較優勢,除卻全球貿易和投資舞臺將無從呈現;中國拉動內需的真正實現,更無法僅靠中國本身來滿足;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離不開全球性資源與市場的合理配置。

  就像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所指出的:“我們所要做的,是要以十年前那樣的勇氣和決心,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做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唯如此,我們可以繼續下一個更趨全球化的十年,分享更平衡貿易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