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稱我國外貿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但仍需謹慎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0日 1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同比減少6.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這表明中國外貿已由“恢復性增長”步入“實質性增長”階段,可以説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外貿增長週期。

  不過,受訪的專家們認為,雖然2010年中國外貿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但綜合國際國內因素分析,2011年的外貿形勢仍需謹慎應對。

  數據顯示,2010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就已超過2008年2.56萬億美元的歷史最好水平。

  “2010年的外貿數據説明,中國外貿適應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中國貿易順差自2008年創下歷史紀錄的2981億美元之後,2009年收窄了34.3%,2010年進一步收窄了6.4%。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值比例從2008年的11.6%降至2010年的6.2%。

  這表明,中國對外貿易總體上繼續向著基本平衡的方向演化。一方面,中國促進貿易平衡的政策措施發揮了引導作用,另一方面,這也是基於市場的一種反映。

  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還顯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型升級初見成效。2010年,在加工貿易、進出口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一般貿易的進出口加速發展,取代加工貿易佔據半壁江山。

  在出口商品結構上,2010年中國主要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勢良好,而高附加值機電産品出口增長達30.9%,佔當年中國出口總值的六成。

  分析2011年的出口形勢,趙晉平認為,雖然總體上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但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有利和不利因素並存。

  出口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全球經濟繼續緩慢復蘇;經歷大危機後的一段時期壓制後,市場需求會呈現增長態勢等。

  出口的不利因素包括,發達國家高失業率使居民消費增長疲弱,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人民幣升值對貿易結構調整的影響等。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促進口”而非“壓出口”,將是中國削減貿易順差的首選路徑。

  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外貿政策就定義為保持出口穩定增長,同時更加注重擴大進口。2010年中國擴大進口的措施包括:穩定各項進口促進政策,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程度,加強區域合作推動雙邊貿易發展,敦促有關國家放寬對華高科技産品的出口限制等。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定調,2011年中國外貿主要任務之一是出口與進口並重,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李健表示,下調進口關稅、增加對企業進口高端技術設備的貼息投入、促進進口便利化,將是中國一攬子“促進口”政策的三個方向。

  2011年1月1日開始,中國政府放寬對出口企業的外匯收入管制,允許國內出口企業將外匯收入存放于境外,不再強制兌換成人民幣。北京、廣東、江蘇、山東已經開始試行這一政策。

  趙晉平説,通常而言,進口包括投資品、中國投入品、消費品三個層面,其中“兩頭在外”的中國投入品佔比最大,消費品佔比最小,因此從政策導向上應該擴大消費品進口市場。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不久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中國在擴大進口方面將有一系列積極舉措,如完善進口貼息、進口信貸、進口信用保險等鼓勵進口的政策,改善進口結構、擴大消費品、醫療設備和節能環保産品的進口等。

  據李健的分析,2011年外貿的不確定因素比2010年要少一些,進出口增速將保持在10%至20%。

  另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預測,2011年外貿出口將同比增長16%左右,進口增長20%左右,順差約1650億美元,同比下降13.2%左右。 (記者李雲路 王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