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央行:繼續運用利率和數量工具進行調控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1日 07: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任曉

  通脹並不完全由貨幣數量引起 將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 M2預增16%

  中國人民銀行30日發佈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下一階段,央行要繼續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同時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配合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作用。更加重視從社會融資總量角度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2010年央行設定廣義貨幣供應量(M2)預期增長目標為17%左右,2010年末,M2餘額實際增長19.7%。報告稱,2011年M2初步預期增長16%左右。央行將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將加強對社會融資總量監測與調節,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在滿足經濟發展合理資金需求的同時,保持有利於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適宜貨幣條件。

  報告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結構多元化趨勢明顯,金融市場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直接融資比例明顯提高,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對貸款表現出較大的替代作用。要更加重視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幣貸款外,還包括企業發行債券和股票籌資、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社會融資總量調控應按滿足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正常需要掌握。銀行信貸作為社會融資總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與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目標相吻合,特別要考慮經濟增長目標和通脹控制目標,從反危機特殊時期的非常態應對,轉向適度的增長。

  報告稱,2011年將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這一措施基於銀行信貸增長偏離國民經濟所需適度水平的程度,同時考慮各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程度和穩健性狀況,重在引導並激勵金融機構自我保持穩健和調整信貸投放,是一種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有彈性的機制,有利於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流動性管理,促進信貸平穩適度增長,提升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能力。

  報告表示,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利率杠桿在調節總需求、管理通脹預期中的作用。繼續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提升金融機構定價能力,根據“十二五”規劃總體要求和基礎條件,通過選擇具有硬約束的金融機構、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産品價格等途徑,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報告稱,價格上行風險不容忽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貨幣條件總體相當寬鬆,主要經濟體將保持寬鬆貨幣條件刺激經濟的預期強烈,大量資金向經濟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流入。在流動性充裕的大背景下,隨著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容易形成持續的通脹預期,富餘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同時,受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趨緩等因素影響,勞動力成本可能趨升,農産品、服務業等包含人工成本較高的商品價格上漲壓力加大。此外,資源性産品價格也有待理順。結構性因素與通脹預期可能相互交織影響,加劇通貨膨脹壓力。貨幣偏多可能帶來通脹效應,但通脹並不完全由貨幣數量引起。

  報告顯示,2010年全年新增房地産貸款2.0萬億元,同比多增170億元。但分月度看,同比多增集中在前五個月,6月至12月連續七個月當月新增均為同比少增。12月當月新增房地産貸款746億元,同比少增11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