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本週,上海和重慶開徵房産稅,這一“史上首次”的房産新政,引發國際媒體高度關注。這一政策能否抑制中國大城市飆升的房價,也成為外媒議論焦點。
“具歷史意義舉措”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彼得 福特報道説,在長時間等待後,中國1月28日終於推出了房産稅,連同一天前出臺的提高二套房首付政策,兩大新政均旨在遏制大城市飆升的房價。“在過去四年間,北京的房價整整上漲了250%。”報道説。
英國媒體的報道則説,中國首次推出房産稅,一方面是為了遏制房價,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馴服”通脹。“飆升的房價是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而政府也一直努力控制通脹。”報道説,儘管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遙遙領先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但通脹卻成為發展背後的隱憂,“去年12月中國的通脹率達到4.6%,遠高於政府預期。”
法國媒體記者阿什 多蘭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説,推出房産稅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舉措,這是中國民眾首次被要求為其房産納稅,這有利於遏制房市中的投機行為”。
仲量聯行中國市場分析師邁克 克裏巴納認為,此前,那些全款購房的中國民眾持有房産的成本幾乎為零,“這就很容易導致這些房産被空置,就像持有黃金一樣。但現在擁有房産得付出代價了,這有望改變中國人的房産觀。”
《紐約時報》記者大衛 巴爾博扎的報道也認為,此次推出的房産稅,將能“懲罰”那些買了房空置著等升值的投機者。“這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最為嚴厲的控制房價措施。”
標誌財稅政策改變
《紐約時報》的報道還認為,房産稅的推出,有利於中國地方政府不再過分依賴於土地出讓金。克裏巴納對美國媒體稱,徵收房産稅標誌地方政府財稅政策的一次重要轉變,“現在土地出讓金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但能出讓的土地總是有限的,政府需要採取一種更為長久的財政收入模式,比如每年對房産徵稅。”
不會漲但大降也難
儘管外媒認為房産稅有利於打擊投機者,但這一政策能否讓房價快速下降,也有分析家存在疑問。《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援引一名分析人士的話説,在中國的房産市場,大部分的需求來自購房自住者,但這些購房者不是房産稅的徵收對象。
《馬來西亞星報》的報道也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新一輪的調控措施很嚴厲,今年房價應該不會繼續上漲,但也不應指望房價會大幅下降,特別是在通脹的背景下。
英國媒體的一篇分析文章稱,房産稅能“權宜性”地抑制通脹,但這還是不能根本解決中國目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房産稅能在短期內影響房地産市場,但根本而言它不能取代貨幣政策。”文章稱,為了抑制熱錢過多的大環境,今年可能還會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