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011年鐵礦石談判開始 海運費成爭奪焦點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9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張向東

  歷經8年的鐵礦石談判終於在三大礦山公司強推指數定價的作局中塵埃落定。

  本報從剛剛返自澳大利亞的中國鐵礦石談判小組處獲悉,改變定價機制已不被列入2011年實際談判的主題,對海運費和價格指數信息的操控權則成為新一輪爭奪的焦點。

  該小組成員稱,從談判的內容上來看,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模式已經被雙方認可,中鋼協也不再一味強調要對其作出改變。但按照目前鐵礦石採用的離岸定價方式,在每噸6美元至100美元區間波動的海運費並不計入合同價格之內,這一點讓中國鋼廠很難承受。

  據了解,三大礦山公司基本壟斷了世界海運市場的70%左右。往年的教訓是,海運費通常會在鐵礦石談判時,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而一旦價格簽訂,海運費就會大幅上漲,鋼廠的成本也隨著大幅增加。

  不僅如此,三大礦山公司還開始影響國內鐵礦石價格信息的採集和指數的編制。

  中鋼協相關負責人對本報預計,鋻於鐵礦石談判期間,各種炒作因素會推高價格,2011年鐵礦石價格將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後低是因為全球鐵礦石供大於求的局面正在加劇。

  談判轉向

  一週前,中鋼協帶領中國的鐵礦石談判小組赴澳大利亞與礦山進行接觸談判,成員包括寶鋼、武鋼等國內主要鋼鐵企業的鐵礦石業務代表。

  僅從數據上看,對於中國的鐵礦石談判小組來説,目前的局面是有利的。根據中鋼協的統計,2010年中國粗鋼産量達到6.2665億噸,同比增長9.3%;生鐵同比增長7.4%。但全年進口鐵礦石卻下降了1000萬噸。中國鐵鋼比進一步下降,從96%下降至94%,中鋼協分析稱,這兩點意味著中國可以少用鐵礦石1500萬噸。

  與此談判進行的同時,中國港口壓港鐵礦石存量達到8000多萬噸,保持近幾個月以來的高壓港態勢。在中鋼協看來,8000多萬噸鐵礦石足夠中國鋼廠吃上兩個月。而海運費價格也降至最低點,澳大利亞降至6美元左右,巴西則降至18美元左右。

  儘管形勢如此有利,但實際談判中的情況則是,三大礦山公司的壟斷地位仍舊難以撼動。

  上述鐵礦石談判成員稱,現在的鐵礦石談判,已經不僅僅是看供需關係了,主要是三大礦山公司的壟斷,背後對價格操控、對海運費的操控,這些都是談判控制不了的。

  事實上,中國鐵礦石談判小組在澳洲與礦山公司的接觸中,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模式、礦石價格本身等問題基本沒有提及。

  中鋼協相關人士説,之所以談到海運費,是因為目前的定價採用的都是離岸價,海運費並不計入合同價格之內。但往年的教訓是,海運費通常會在鐵礦石談判時,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而一旦價格簽訂,海運費就會大幅上漲,鋼廠的成本也隨著大幅增加。

  以力拓一季度定價135美元為例,目前澳大利亞至中國的海運費是6美元左右,到岸價是141美元,但一旦海運費漲到50美元以上,中國鋼廠的到岸價將達到185美元,與最初的合同相比,中國鋼廠將多承擔44美元的成本。

  目前,三大礦山公司基本壟斷了世界海運市場的70%左右,中鋼協的上述人士認為,海運費的波動背後,是礦山公司背後操控的結果。在澳洲的談判中,中鋼協提出,希望海運費能夠保持穩定,減少波動。

  但採用到岸價的定價方式,也被中鋼協否定。因為,大部分中國大型鋼廠最近幾年已經和海外船運公司,簽訂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運輸合同,很難更改。此外,以到岸價談判,涉及到船運公司,這將使原本就超出中方控制的鐵礦石談判的局面,變得更加複雜。

  體系更改

  中國進行鐵礦石談判至今,已有8年曆程。

  2004年至2008年,中國與三大礦山之間的前幾輪鐵礦石談判,主要體現在定價權之爭,也是長協價機制確立的時代。中鋼協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消費國,應該得到合理的定價權利。

  期間,中國鋼廠的談判代表寶鋼有被迫跟進的教訓,也有拿下首發價的經歷。儘管業內對最終達成的年度價格一直爭議不斷,但這幾年的長協時代,卻成為了如今中國鋼廠的集體追憶。

  2009年至2010年,由於經濟危機的出現,中國部分鋼廠和三大礦山公司先後違約甚至毀約。三大礦石公司趁此機會,由必和必拓出面首先打破了此前的年度長協價格機制,改推更靈活的定價機制。

  這期間,曾出現了季度、月度甚至全現貨的各種合同,中鋼協則一度希望通過努力將談判重新拉回到年度長協體制上來。但最終,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機制被大部分鋼廠無奈接受。

  2011年,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被中鋼協認可,中鋼協所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三大礦山公司的爭議,集中在對這一定價體系的一些修改上。中鋼協相關負責人對本報坦言,由於三大礦山公司的壟斷力量,短期內,基於指數的季度定價體系很難改變。

  鋼鐵機構“我的鋼鐵網”將2010年定義為,鐵礦石定價體系的轉折年。目前現貨定價、月度定價和季度定價方式均存在,但定價基本上以進口現貨礦指數為參考依據。該機構預測,2011年指數定價的礦石進口量估計達到總進口量的70%以上。

  但就在中鋼協已經表示願意接受季度定價時,三大礦山公司對定價體系的更改再次出現。儘管2011年鐵礦石仍在進行中,但必和必拓已經表示,將和鋼廠簽訂月度協議。事實上,在2010年一些中國鋼廠已經接受了必和必拓的月度定價模式,並簽訂了協議。

  對此,中鋼協相關人士稱,從對鋼廠的調研看,季度定價已經是鋼廠所能接受的最短週期,再短,將對鋼廠的生産經營造成很大影響。不過,在三大礦山巨頭與中國鋼廠之間發生的事情,就像是針對上述言論的又一次沉重的回擊:必和必拓自今年開始在中國強力推進的月度定價,已經被一些鋼廠接受。

  “這些鋼廠主要是一些貿易型和帶有金融屬性的企業,接受月度定價,不是為了生産,更多的是為了炒作。”上述人士稱。

  目前,三大礦山公司中,力拓和淡水河谷2011年繼續執行季度定價模式,其中力拓一季度報價為135美元,而必和必拓的1月報價為155美元。

  價格趨勢

  目前中國一些機構已經開始採集鐵礦石指數信息,以應對未來三大礦山公司指數定價的趨勢。對此,中鋼協並不認同。

  中鋼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中國目前一些機構採集的數據,能夠得到三大礦山公司認可的,都是被他們操控的。很明顯,如果一些機構制定的指數對三大礦不利,是很難得到他們的認可的。”

  對於定價基礎的指數採集方面,中鋼協也一直認為三大礦山公司存在不夠透明和公平的現象。中鋼協認為應該以中鋼協提供大中型鋼廠和主要港口的數據作為指數依據,而這個基礎是要把鋼廠的鋼材價格與鐵礦石價格指數相挂鉤。

  “2011年世界鐵礦石和鋼材市場供需關係基本是平衡的。在當前世界經濟疲軟的環境下,今後兩年的鐵礦石價格將呈現回落趨勢。”聯合金屬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告訴本報,儘管巴西和澳大利亞明年一季度鐵礦石協議價格要上漲4%-7%,但是在世界經濟疲軟中期待2011年鐵礦石價格繼續上漲是不現實的。

  中鋼協相關負責人則預計,2011年,鐵礦石價格將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前高是因為鐵礦石談判期間,各種炒作因素會推高價格;後低是因為全球鐵礦石供大於求的局面將會加劇。

  無論鐵礦石價格最終走向如何,種種跡象都表明,三大礦山公司正在尋找新的定價模式,而指數定價並不會是終點。

  面對礦山公司直指現貨乃至期貨的定價軌跡,中鋼協和以寶鋼為首的大鋼廠會如何應對,尚未可知。可以確定的是,每一次定價體系的更改,都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國鋼鐵企業的經營軌道,而三大礦山公司的強勢地位則很難得到改變。

  中鋼協人士抱怨稱,在此次雙方澳洲談判中,礦山公司對於礦石品位每高出一點,對價格的要求就會過高,有的甚至高得離譜,所以這幾年我們寧願要一些低品位的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