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CPI間歇性回落 物價上行壓力未減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每經記者 湯白露 胡健 發自北京

  2011年宏觀調控的壓力是低於去年,還是更高?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尚未給出端倪。

  昨日(1月20日),在幾乎沒有懸念中,國家統計局的發佈會再次“被圍觀”。業界注意到,包括CPI、GDP等多項核心數據,與此前一天的傳聞完全一致。

  根據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0年GDP增長10.3%,全年CPI上漲3.3%。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並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首次被提前曝光。業界人士指出,原本嚴肅的統計局數據多次被提前曝光,“確實很難判斷2011年的調控壓力究竟有多大。”

  記者注意到,昨日國家統計局剛發佈經濟數據,多家海外機構便紛紛調高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

  CPI或只是間歇性回落

  統計局昨日公佈上年經濟數據,同GDP兩位數增長的光鮮相比,全年CPI同比增長3.3%,多少有些出乎年初預料。

  去年12月的CPI同比上漲4.6%,重回5%以下。分季度看,物價呈現逐季上漲趨勢。

  去年7月以來,物價連月上漲的變動趨勢,使政府高層高度重視。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國務院及相關部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馬建堂認為,去年12月的CPI同比漲幅由11月的5.1%回落到4.6%,意味著中央、國務院採取的這些措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雖然上月CPI同比漲幅出現5個月來首次下降,但專家認為這只是間歇性回落,並非高位下行的開始。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去年12月CPI的漲幅回落,是發改委打擊炒作、央行回收流動性的結果,是預期之內的。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回落只是間歇性的,除了調控政策見效,也因為到了年底信貸投放受全年額度約束而有所減少,投資也有所回落。新年開始後,CPI可能重新上探。

  “預計一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仍將高位運行。”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

  發改委:控制物價有信心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審慎地表示,儘管各級政府調控物價的努力在去年12月取得明顯成效,但對於今年的物價走勢,仍不能掉以輕心。

  作為物價調控主要部門,發改委昨日也重申,今年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作為首要任務。

  “近期,我們將綜合採取多方面措施,保障春節期間市場供應。”發改委人士表示,穩定價格的關鍵在於保障供應,特別是糧油和煤電油運等重要商品的供應。

  具體措施包括:完善糧、油、肉、菜等中央和地方各級儲備,把握好輪換力度和節奏,當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時,及時投放儲備,平抑市場價格;繼續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降低流通環節成本,降低集貿市場和超市的攤位費與進場費等。

  馬建堂列舉出今年穩定物價的有利條件,比如糧食連續七年豐收,工業領域生産能力的相對過剩等。

  “要對2011年物價控制在預期目標範圍內有充分的信心,因為我們有能力,也有這個條件。”他説。

  專家建議年初加快收緊步伐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發佈後,多家機構試圖從中解讀調控政策的徵兆。

  據記者了解,雖然2010年全年CPI上漲僅3.3%,但由於上月仍保持在4.6%的高位,因而會給今年帶來巨大壓力。

  “由於月度物價指數起步高,這將直接導致1月份的CPI很難控制到4%以下。”中央財經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賀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月CPI上漲4.6%,僅比前一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説明回落很有限。“基於此,調控從今年初就應該收緊,特別是由於春節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要防止物價重新抬頭。”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2011年全年CPI重回4%以下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前半年由於基數原因,幾乎不可能打破4%的魔咒。

  “是否會再創出5.1%的新高,確實還很難説。這取決於國家調控的決心與力度。”賀強認為,一旦調控加碼,物價指數尚在可控範圍之內。

  申銀萬國在19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投資者最擔憂的是,雖然去年12月CPI指數低於5%,但今年1月很可能又到5%以上,甚至超過6%。

  “我的解讀歸納為四個字:平穩複雜。並由此引發調控加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也建議國家在年初加大調控力度。事實上有關國家部委已正在加大力度調控。

  海外機構調高今年GDP預期

  昨日我國宏觀數據發佈後,德意志銀行發佈研報稱,上調2011年CPI平均漲幅預測至5%,此前的預測為4.4%。另一方面,將2011年GDP增長預測由8.7%上調至9.2%。摩根大通週四也在報告中稱,將今年全年GDP增速預估自9.1%上調至9.6%。

  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過去3周農産品價格漲勢較猛,且通脹預期進一步加強,2011年的月度CPI高點可能為6月份的6%,高於此前預估的5.5%。

  對於這些言論,國內多名研究人士表示,海外機構並不了解中國的國情與民情,因而只能代表一家之言。有關人士指出,多家海外機構聲稱中國已進入“高增長、高通脹”的雙高時代,這實際上是在為中國物價上漲“火上澆油”。

  “把中國目前定義為高增長、高通脹是明顯失實的,中國的通脹尚處於可控狀態,CPI的月度最高值為5.1%。”賀強指出,CPI指數須接近兩位數的增長極限,才能定義為高通脹。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經濟處於高增長態勢,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國家在引導經濟結構調整,把GDP增速下調為9%~9.5%。

  “高增長並不屬於高通脹,高通脹短期內很難在中國出現,但是我們必須化解通脹壓力。總體而言,2011年的經濟整體偏樂觀。雖然政府必須加大力度調控,但這種調控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經濟增長是有保障的。”賀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