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廣東兩會聚焦“幸福” 降低貧富差距成當務之急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1月20日,廣東“兩會”開幕。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親自主推的“幸福廣東”,成為廣東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的焦點話題。

  “下午大家都把討論點集中在了這個話題上。”廣東省政協委員王巧雲告訴本報,而相對於以往,如今明顯偏向於民生話題。

  在最近的廣東省委全會上,汪洋提出了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戰略部署,是為廣東“十二五”發展的核心任務。1月20日,《南方日報》發表了署名汪洋的文章《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幸福廣東》。這篇6300字的文章,系統地詮釋了如何實現“幸福廣東”。

  該文提出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區域協調、統籌城鄉、改善民生、民主法治等8個着力點。“幸福需要公平、公正來保證,而降低貧富差距是當務之急。”王巧雲説。

  文中也直言,區域協調問題,是長期制約廣東發展的最大短板,能否補齊這一短板,關係到能否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建成幸福廣東,這一“十二五”的重任。

  “幸福廣東”的阿喀琉斯之踵

  民生工程是建設“幸福廣東”的主體工程。

  “在地方制定、執行政策的時候,‘幸福廣東’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對本報分析,而民生是加快轉型的根本歸依,也是建設幸福廣東的主體工程。

  “今後,每年省裏都要做幾件改善民生的實事,形成制度長期堅持。各市和省直各部門也要根據實際,切實抓幾件改善民生的實事,並向社會公開承諾。”在省委全會上,汪洋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重頭戲。

  實際上,廣東各地經濟基礎明顯的差異,導致實現“幸福”的路徑不同。

  “珠三角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轉型升級,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下,空氣、水質污染等環境問題突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治理環境這個門檻繞不過去;粵東西北地區則需要在保持生態的基礎上如何籌資,提高居民收入,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構築經濟基礎。”汪一洋説。

  而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是廣東實現“幸福”之路的一大着力點。

  “要實現廣東幸福水平的整體提升,區域不平衡就要補齊。否則光是珠三角地區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其它地區還處於貧困水平,談何幸福廣東?”汪一洋説。

  實際上,2010年,人均GDP和人均一般預算收入兩個指標,粵東西北地區分別僅為珠三角地區的1/4和1/6,而公共教育、公共衞生等八項基本公共服務人均支出,前者僅為後者一半水平。

  這與廣東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提出目標——在2020年前把全省區域間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差距控制在20%以內,差距還很大。

  上述戰略提出,屆時要率先實現省內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財政能力均等化。而這要以各地的財力為支撐——對於地方而言,錢的問題始終是最核心問題。

  以河源市一個貧困縣——紫金縣為例,2010年一般預算收入為2.5億元,加上省級轉移支付,一年下來能用的錢大概是7個億,但各類支出總和卻超過了9.5個億。缺口將近3個億元。該縣每年僅在社保上的縣級投入就需要5000萬元、醫改為1個億。

  類似這樣的地區,在粵東西北地區普遍存在。按照財政部核定的標準,廣東共有53個縣(市)存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缺口,缺口額達147億元。

  “只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的財政體制,同時保證基層的運作支出,才能實現‘底線均等’的目標。”汪一洋説。所謂底線均等,是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標準上的基本公共服務。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推進區域發展差距呈拐點式轉變。

  汪洋也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推進包括財政體制改革在內的系列工作,以支撐廣東區域發展差距呈現拐點式轉變。

  目前,廣東的財政體制改革正在鋪開。今年1月,廣東省將省級與市縣“四稅”分配比例由“四六”提升為“五五”開。

  這一改革的背景是,廣東省級財政一直偏弱——2009年省級一般預算收入佔全省的比重降至19.9%,明顯低於全國23.5%和東部地區23.8%的平均水平。“此舉將為省政權統籌全局增加砝碼,意味着省裏手上將有更多的資源傾向於粵東西北地區。”汪一洋分析。

  在此基礎上多收的錢,廣東省財政廳也有了安排。該廳最近出臺了《關於建立縣以下政權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意見》,旨在3年內解決這147億元財政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