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小QFII推出預期升溫 8家券商提前佈局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9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資深人士預計,小QFII有望很快推出,80%的募集資金將投資于債券

  特別策劃聚焦券商出海大戲

  編者按 2010年,券商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小QFII推出的預期下,內地券商競相申請設立、增資香港子公司;中金、工銀國際等中資投行也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可以預見的是,這場券商出海大戲2011年將更加精彩。

  ■本報記者 吳婷婷

  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中國證監會將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幣資金進行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試點。這是尚福林短時間內再次就“小QFII”表態。

  市場對於小QFII推出的預期再度升溫。

  建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QFII或將很快推出,而先期試點中募集的資金將有不少於80%投資于債券,20%投資于權益類産品。

  儘管小QFII仍未出臺,但中資券商已經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8家紛紛增資香港子公司,開始加快佈局香港業務。

  小QFII契機

  去年9月,有傳聞小QFII管理辦法將於國慶前出臺,預計總體投資額度為200億元。另外,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實力較大、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在港中資券商將入選小QFII開閘後首批試點。

  “就目前可募集的人民幣規模來看,200億元確實很少。不過,這種人民幣回流機制建立的意義卻非常重大。”一位券商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信證券國際行政總裁殷可此前表示,只要監管機構正式核準小QFII,中信證券國際將在短期內跟上。

  林樵基也表示,“建銀很早就開始為小QFII進行籌備工作,我們在香港擁有良好的客戶關係,有銀行背景和高端客戶基礎,小QFII出臺後建銀將會很快開展業務。”

  不過,現實是目前大部分中資券商在香港的盈利主要來自經紀業務,資産管理業務對業績的貢獻微乎其微。香港某銀行係中資券商人士早前曾對本報記者透露,目前在港中資券商的資管規模普遍偏小,例如國元證券(香港)2010年上半年資管業務的利潤還不到100萬,而另一方面,與本地券商相比,中資在港券商渠道能力較差。

  上述人士認為,小QFII開閘後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觀。不過,由於首批額度預期較小,加上中資券商在港認可度不高,因此小QFII在短時間內不會給券商業績帶來大的貢獻。

  儘管早期額度偏少,但在記者採訪中,受訪者均表示,這是一片廣闊的市場。根據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估算,香港人民幣存款或將在2013年達到2萬億元,較目前增長逾8倍。

  “隨著業務的開展,額度肯定會不斷提高。”上述人士表示。

  國際化提速

  儘管小QFII仍未出臺,中資券商已經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近日,華泰證券發佈公告稱計劃對全資子公司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增資10億港元。 業內人士分析,此類增資在未來仍將頻繁。

  去年以來,多家券商開始加快佈局香港業務,中信證券8月決定對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增資4億美元。招商證券也計劃以自有資金對招商國際增資10億元港幣。

  不僅如此,去年長江證券、光大證券、銀河證券和中投證券4家券商向監管部門提交申請設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請,目前都已得到批復。數據顯示,此前包括中金公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在內的13家內地券商已經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此外,中資商業銀行也紛紛在港成立了證券公司,如中銀國際、建銀國際等。根據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的統計,目前已在港設立分支的中資券商有20家,從業人員超過3000人,所佔市場份額約為9%。

  “正是由於看好市場對外融資的需求和小QFII的推出,券商近期增資、申請設立香港分公司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招商證券(香港)分析師于大林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外,中資券商也在嘗試通過並購與合作“出海”。

  儘管中信證券與貝爾斯登的合作由於後者陷入破産危機而最終流産,但中信證券的國際化之路卻並未就此停止。去年5月,中信證券正式公告稱,將與東方匯理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就整合雙方的證券經紀和投資銀行業務展開排他性談判。公告顯示,雙方將打造專注于中國及亞太地區的一流投資銀行,並共同構建全球股票經紀及衍生産品業務平臺。

  海通證券則大手筆收購成功入主香港本土最大券商海通國際,力圖擴展海通證券在香港的業務網絡、服務功能、客戶基礎和品牌影響,提高各項業務的市場份額,增強國際競爭力。

  銀河證券則在去年6月與中國台灣寶來證券簽訂業務合作備忘錄後,又于7月與日本岡三證券牽手,計劃在指數化産品研發、拓展資産管理、新金融産品研究與經紀業務領域發展,乃至業務培訓和技術領域進行合作。

  不過,儘管內地券商進軍香港市場的聲勢浩大,但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經紀業務還是投行業務,駐港中資券商的業務重心目前普遍都放在內地。以紮根香港十餘年的國泰君安為例,在其過去三年的業務構成中經紀業務佔到70%左右,而在其客戶構成中,93%具有中國內地背景。

  投行業務方面,近年來已全面介入香港IPO項目的中資券商,雖然已打破外資投行完全壟斷的局面,但業務領域主要是內地企業在港IPO項目,很少涉及海外企業。不過,這一局面正在改觀,建銀國際等中資券商已開始參與海外公司在港IPO項目,中資券商國際化步伐正在向縱深發展。

  登上國際舞臺

  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全球幾大IPO項目的保薦承銷名單中,“中”字投行頻頻上榜。

  去年11月18日,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全球發行規模最大的IPO。中金公司與工銀國際擔任副主承銷商。

  中金是國內券商中較早的“出海者”。早在1998年,中金公司就已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目前,中金已在紐約、新加坡和倫敦也相繼成立了分支機構,並參與了普洛斯、通用汽車等多個國際企業的IPO發行。

  與中金相比,2008年才正式更名並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工銀國際,進步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去年12月,全球第二大採礦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香港預托憑證(HDR)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工銀國際擔任其財務顧問。此外,工銀國際2010年還參與了巴西石油股票增發、友邦保險(AIA)IPO等超大型資本市場融資項目。

  “借助母公司的實力,工銀國際現在已經成為香港最活躍的中資投行之一。”一位接近共銀國際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作為國際化“先行者”和“後起之秀”,中金公司和工銀國際去年的成績表明,“中”字投行已開始起舞國際市場。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