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青鳥健身百盛店電梯口貼著暫停營業的通知。(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楊天嘯攝
本報訊前天,青鳥健身在京的6家直營店中,有5家宣佈因“股東調整”暫停營業(見本報昨日報道)。北京青鳥健身有限公司昨天披露,新股東進入後資金不到位,導致各門店無力支付房租,不得不關門。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和個人聯絡他們,表示有意接盤青鳥健身。
兩店欠租400萬元
北京青鳥健身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吳曉天昨天向記者證實,5家直營店停業是因股東變更引起的,原因在於新股東進入後,資金沒有到位,百盛店、中關村店已拖欠物業房租約400萬元,其餘幾家店雖未欠費,但也面臨無錢交房租的窘境,物業有可能斷水斷電,無法繼續經營,遂決定暫停營業。
吳曉天表示,公司股東正在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解決資金問題,此事已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目前已有五六家本行業和行業外的企業或個人表示對接盤青鳥健身感興趣,打來電話要求約談。“今天已經約談了一家,明天還有兩家,雙方在會員卡問題的解決方式、會員和員工的接收、青鳥品牌的使用、物業後續問題的解決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商談。”吳曉天表示,公司高層希望投資方有較好資質,雙方如有明確意向還會再進行正面溝通。
吳曉天説:“我們會積極想辦法全力解決這事,一旦有資金注入,春節前會儘快重開。”
“最受傷的是會員”
不過多名員工對青鳥健身的未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某直營店工作人員表示,停業兩天以來,同事們心情都很低落。有的會員聽到停業消息後情緒比較激動,他們也都能理解,有的同事甚至表示對會員心懷愧疚。
“在這件事中,最受傷的是會員,其次才是青鳥,我們的信任度會大打折扣,已經有會員表示,以後不會再輕易相信商家,再辦卡只會辦計次卡了。”一名青鳥健身員工這樣説。
會員建維權QQ群
記者了解到,青鳥健身一些直營店的會員已經建立維權QQ群,開始蒐集證據,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邱寶昌律師表示,由於青鳥健身自身原因導致服務終止,按《合同法》的規定,已構成違約行為,企業應承擔相關違約民事責任,如企業明知即將無力經營仍在辦理會員卡,就涉嫌欺詐,應承擔相關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青鳥關停的具體原因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而預付費式消費企業,應當借鑒上市公司規定,披露相關財務信息,杜絕將資金挪作他用,出現問題後,應及時、準確公佈原因,給消費者合理解釋。
工商上門了解情況
另據了解,工商部門在接到多名消費者針對青鳥健身的投訴後,正積極與青鳥健身相關負責人聯絡,了解具體情況。工商部門表示,他們已派員對青鳥健身各門店進行走訪,要求店方説明會員數量、投訴情況等,為以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各方説法
青鳥健身
健身行業環境惡劣造成困局
對於青鳥健身目前出現的狀況,該公司一名管理人士分析説,原因有多方面,但健身行業從業者魚龍混雜、行業門檻低、市場環境混亂是重要原因。
該管理人士表示,大型健身企業在教練、課程、環境、設備、選址等方面都優於小型健身房,為了發展企業、吸納更多會員,要開更多門店,成本更大。而小型健身房投入少,但價格低廉,吸納了一些會員,同時拉低了健身卡的市場售價。大型企業的房租、水電、人力等運營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售卡價格卻只能跟風下降,此時一旦資金斷鏈,倒閉在所難免。
這名管理人士還表示,金融危機對健身行業也有很大衝擊:“人們的消費更理性了,口袋裏的錢沒那麼容易掏出來。2008年以後,這個行業就一直沒緩過勁來。”
經濟學家
青鳥健身面臨問題在其自身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啟表示,目前健身行業雖然風險大,但總體成長空間依然廣闊。呂隨啟認為,健身企業出現類似危機,原因有兩點:一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問題,經營管理不善;二是經營擴張過快,超出可控能力。
對於行業內部“小型低端企業搶佔分流會員”的説法,呂隨啟並不認同。“從理論上説,青鳥這類高端大型企業應該更有競爭優勢。”呂隨啟表示,無論什麼行業,都會有小型後發企業加入,大型企業只會在競爭面前變得越來越強。雖然當前健身行業魚龍混雜,但高端健身企業的客戶定位和小型低端企業並不相同,小型企業很難對大型企業産生大的衝擊力。
“青鳥健身面臨問題的根本原因,應該在於其自身。”呂隨啟分析説。
中體倍力
出臺優惠措施吸納青鳥會員
作為青鳥健身在北京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中體倍力健身俱樂部市場部相關人員昨天表示,此次青鳥健身門店停業事件衝擊了健身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但對中體倍力是個機遇。
“我們的市場定位幾乎一致,都定位於中高端人群。經歷此次危機後,青鳥的會員流向最多的應該也是我們,我們正在準備出臺一些優惠措施吸納這些會員。”該人士表示,青鳥健身的這次危機是由其自身原因導致的,與行業狀況無關。目前,健身行業總體競爭確實很激烈,市場大環境確實不好,但這些因素不足以使青鳥這樣的大型企業關門停業。
>>新聞鏈結
預付款管理納入《消法》修訂草案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副教授吳景明表示,對於健身卡、美容卡等這類消費性預付款的管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很難保障自己的權利。而在日本等國,預付款的管理非常嚴格:商家收取預付款必須有嚴格的準入門檻;其次,預付款須設專門銀行賬戶進行託管,這樣就不會出現商家卷款而逃的情況;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健全的保證金制度,確保商家撤離時能有一筆資金補償消費者。吳景明表示,我國雖然沒有關於預付款管理的立法,但有一些地方性規定,如北京不久前就出臺規定,要求商家需要遷址、登出的,應提前告知消費者,並按約定的折扣率或優惠價格扣除已消費金額後返還餘額。目前,有關預付款的規定已列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草案,相信不用多久,新的法規將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
本報記者史冊 袁國禮 實習記者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