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0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胡健 許婧 發自北京
“如果全球食品價格隨著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一些地區的經濟就難以排除會重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情景。”日前,世界銀行發佈《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世界銀行預測局全球宏觀經濟主管安德魯 伯恩斯給出如上警告。
關於中國經濟,世行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8.7%。儘管去年流入發展中國家股市和債市的國際資本凈流量急劇上升,但熱錢並非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去年以來,我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斷攀升。國內專家提醒,大宗商品持續上漲,加之目前中國霜凍、大旱等天氣蔓延,可能會造成近期通脹壓力上升。
極端氣候推漲農産品價格
繼去年特大乾旱、北方寒潮、暴雨洪澇災害後,一場從去年秋天延續至今的北方旱災,以及南方近期出現的霜凍天氣,又給我國冬小麥、早秈稻、甘蔗等農産品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
據商務部11日發佈的商務預報監測,1月3日~9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産品價格比前一週小幅上漲,這已是連續第3周小幅上漲。
雨雪冰凍天氣已影響到部分地區蔬菜的生産和運輸,上周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上漲6.2%,其中青椒、苦瓜、豆角、油菜、茄子、黃瓜和生菜價格漲幅均超一成。同時,糧油零售價格也在小幅走高。
從中期看,源自去年秋天的大旱,已使山東、河南等北方糧食主産區的旱災面積達到種植總面積的一半,冬小麥20%~30%的種植面積位於重災區。去年11月至今,我國多個冬麥區均未出現有效降水。
分析人士稱,如果北方旱情蔓延造成秋冬春三季連旱,冬小麥主産區將減産一成,影響到明年的收購價格。即使今年收成不錯,小麥價格也會因為通脹因素而上調10%左右,一旦發生短缺,價格必然上攻。
此外,澳洲洪災等因素也讓本已供應偏緊的國內外農産品市場,再次出現供需不平衡的擔憂。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天氣因素對農産品價格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産量減少、流通成本增加等方面,還容易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從而推高農産品價格。
專家稱出現糧食危機可能性不大
世行在 《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世界經濟復蘇正在從危機後的回彈階段,轉向今明兩年速度放緩但仍然穩固的增長階段,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增長貢獻近一半。
伴隨經濟復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直線上揚開始令人擔憂。12日,國際市場玉米和大豆價格上漲4%,小麥上漲1%,大宗商品價格仍延續去年6月以來的大漲趨勢。
同時,玉米期貨合約價格較去年6月份的低點漲94%,大豆和小麥價格增幅分別為51%和80%。
根據糧農組織公佈的數據,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2010年12月達到了215,為近20年來的最高點。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上升,主要由食用油、穀物、糖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帶動,這些食品的價格還可能繼續上升。
中國恐將成為本次全球食品漲價的直接受損者。去年中國累計進口大豆5480萬噸。這一數字和2009年進口大豆總量4255萬噸相比,增加1225萬噸,增長28.8%。玉米進口數量則翻了幾十倍。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際食品波動和2008年糧食危機並不相同,當時西方經濟體是“崩塌式”下滑,目前則是處在復蘇中,出現國際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我國通脹或“前高後低”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在CPI的權重中,食品佔1/3左右,這個比重會發生變化,但在“十二五”期間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農業狀況會決定今後整個物價的穩定狀況。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上半年通脹壓力要大於下半年,一季度可能出現全年最高點。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2011年將是通脹之年,中國2010年12月份的通脹可能會回落到5%以下。預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通脹會重新反彈到5%,甚至達到6%,這是由於國內過多的流動性造成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相關政策及時調整、許多措施紛紛到位的情況下,今年的通脹可能出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他表示,一方面考慮到國內價格的慣性上漲因素,另外一方面,考慮國際層面因素以及翹尾因素。“在第一季度末時,通脹有可能會達到5.5%~6%的水平。”
興業銀行報告也預計,今年我國CPI將在5%~6%。世界銀行昨日的報告稱,受中國政府限制資産價格上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措施影響,2011年中國GDP增速料將放緩至8.7%,2012年將放緩至8.4%。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惡化中國通脹。”魯政委開出的“藥方”是,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並用來收緊貨幣政策;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降低經濟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