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農産品價格剛“調”穩 極端氣候又添亂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管預期”“罰炒作”“發補貼”等多項措施之後,農産品價格開始回落趨穩,但與此同時,老天爺又為調控物價出了一道難題。

  入秋之後,多個小麥主産區遭遇旱情。在寒潮席捲我國大部分地區之後,降溫、雨雪、大風又成了近期天氣的代言詞。

  專家表示,旱情對糧食生産的不利影響是多種天氣因素中最嚴重的,而雨雪天氣易導致運輸困難,從而為短期內物價調控增加難度。值得警惕的是,氣候很容易成為投資者炒作的題材。

  調控遭遇極端氣候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12月6日~12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已連續第5周回落,比11月初下降17.4%。總體來看,食用農産品價格也已連續第3周回落。

  物價調控初顯成效的同時,也迎來了又一個調控難關——入秋以來,山西、山東、安徽等多個小麥主産省先後遭遇旱情,11月至今,多個冬麥區均未出現有效降水。

  據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15日通報説,10~11月份,山西省平均降水量僅22.6毫米,比歷年同期少了五成左右。

  小麥産量位居全國前三的山東省,自10月以來,平均降雨量僅為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7%,全省已有四成以上小麥受旱。

  此外,9月底至今,安徽省的農作物旱情也一直呈發展趨勢,自11月10日發佈旱情預警以來,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曾3次發佈旱情預警。

  據新華社報道,初步統計,今年以來乾旱造成我國糧食損失高達168億公斤。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糧食分析師馬文峰表示,旱情對糧食生産的不利影響是多種天氣因素中最嚴重的,需高度重視。“不過,近日多個省份出現的降雪,可一定程度緩解冬小麥旱情。但雨雪天氣也會加大運輸困難,從而在短期內增加農産品流通成本,由此增加物價調控的難度。”

  謹防“天氣市”炒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天氣因素對農産品價格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産量減少、流通成本增加等方面,還容易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從而推高農産品價格。

  “在期貨市場上,當農作物處於播種、生長期、收穫等關鍵時期,‘天氣市’往往容易成為投資者炒作的題材。由於信息不對稱,炒作極端天氣將給國際農産品價格的未來走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黎雪榮表示,我國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的農産品包括大豆、棕櫚油、棉花等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品種。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氣象臺已于16日解除了暴雪、寒潮預警,並表示南方雨雪將逐漸停止,氣溫開始回升,但在12月22日以前,旱區旱情仍將持續,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等氣象乾旱區均無降水。

  “針對冬麥區不同程度的旱情,抗旱保苗工作正抓緊展開。”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