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期指上市並不只單純做空 2010年成風險管理元年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1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10年是中國股指期貨元年。股指期貨上市後,資本市場從此有了避險渠道和風險管理工具。

  然而,少數市場人士誤將股指期貨簡單地視為做空工具,甚至出現一種不合理的邏輯:即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會導致現貨下跌,完全忽略了其雙向交易的另一面——做多特徵;忽視了現貨市場的主導地位,甚至主觀地誇大做空力量,將股指期貨上市稱“做空元年”,這樣的思維顯然不合理。

  多年以來,伴隨著商品期貨市場規模擴大和平穩運行,其各項功能逐步發揮,服務國民經濟的功能也逐步體現,這一點,在相關現貨企業和行業人士內已達成共識。他們普遍認為,商品期貨的發展,為現貨市場、企業、國民經濟增加了避險手段,實現了“兩條腿”走路。而作為與現貨市場形影相隨的股指期貨,自然也將成為股票現貨市場的“第二條腿”。

  我們知道,在沒有股指期貨時,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只能在單邊上漲的勢頭下分享投資收益,對於股票市場單邊下跌所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卻無法規避或只能被動地看著資産縮水。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只能“單腿”行走。或者選擇“跳躍式”的前進方式,一旦停止前進,就會摔得很重。事實上,無論是“跳躍式”前進,還是“突然摔倒”,表現在股市上都是以急漲急跌的形式出現的。

  按照傳統理論,股指期貨合約可以賣空,等價格回落後再買回;一旦賣空後價格不跌反漲,投資者會面臨損失。換而言之,股指期貨具備雙向交易的功能,既可以做多,同時又可以做空。

  沒有與現貨市場相匹配的單向投機做空,會産生很大的風險。中航油事件和國儲銅事件便是很好的教訓。反過來,如果一味地在股指期貨上投機做多,也會産生風險,因為決定股指期貨走向的是相應的現貨市場和決定現貨市場的基本面,巴林銀行事件很好地説明了這一點。

  如此看來,股指期貨絕不僅等同於做空。股指期貨的推出,相當於股票市場多了一根拐杖或者第二條腿,這其中,拐杖和第二條腿只是輔助作用,不會成為主要力量;有了股指期貨,當股市衝得急的時候,可以給前進中力量帶來一些緩衝,使之更加有序平穩;即將“突然摔倒”的時候,也可以給這種意外的跌勢有一點緩衝的餘地。

  實際上,股票市場高達近30萬億元的總市值,是股指期貨市場近200億元的小小資金規模所無法撼動的。分清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的主次關係,無論是基金、券商、資産管理公司,還是私募和具備資金實力的個人投資者,他們都不會將股指期貨當做“主業”來經營,而是當做“風險管理工具”或者“對衝工具”來看待。

  依託股指期貨這個風險管理工具,持有現貨頭寸的資金,只需要利用少量資金在股指期貨作一個避險,如此一來,他們手中持有的現貨頭寸不至於在大跌的時候被動跟風拋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利用股指期貨避險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理清上述思路,我們就不難理解,股指期貨不是簡單的做空工具,股指期貨上市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做空。事實上,2010年是一個“風險管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