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重慶藥交所掛牌交易 試水藥品流通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5日 08: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自9月29日試運行後,2010年年末,籌備近一年的重慶藥品交易所開始正式運營。重慶市政府已在2010年十月下發文件,要求全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非基本藥品採購,全部通過這一平臺進行。

  重慶市長黃奇帆在當日揭幕儀式上表示,這個由政府建立的全國首個省級藥品交易平臺,作為區域性的藥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配送中心和結算中心,將在發現價格,規範價格,降低藥價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全國400多個制藥廠,1000多個品規藥品參加首批掛牌交易。當天的交易數據顯示,當日總成交價115.4萬元,成交價與最高零售價相比下降44.49%;臨時零售價與最高零售價相比下降33.16%。

  藥交所董事長劉高清表示,藥交所是重慶對藥品流通領域進行體制,機制性改革的重要嘗試,也是重慶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它有利於改善“以藥養醫”的弊病,促進公立醫院改革提上日程。

  據了解,在藥交所成立期間,國家醫改領導小組,國務院醫改辦,藥監總局,衛生部都先後派員前來進行考察,希望地方成功經驗,具有可普適的推廣價值。

  電子掛牌

  藥品難於從根本上降低,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流通領域,藥品經各個中間商代理,層層推高了藥價,而招投標的評標的過程,各種主觀因素難以控制。

  重慶的探索則要求公立醫院採購藥品,必須通過藥交所這一平臺與藥廠實現直接交易,取消代理商這一中間環節。

  在具體操作上,藥交所實行會員制管理。交易所對入會的藥廠資質進行嚴格資質審核,同時,全市縣以上的公立醫院全部納入會員。截至目前,網上註冊的會員總數為2455家,其中藥品生産企業1885家,藥品配送企業338家,醫療機構232家。

  交易的品種為非基本藥物。劉高清表示,交易從1月4日起正式接受第二批藥品掛牌申報,力爭4月完成2000余家藥廠近2萬個品規的非基本藥物掛牌交易,與基本藥物集中採購並軌運行。

  同時,3月將啟動醫療器械電子掛牌交易,力爭明年底,非基本藥物和醫療器械電子掛牌交易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並逐步向其他省市推進。

  在交易價格方面,藥交所在蒐集整理全國省級蒐集整中標數據的基礎上,制定一個入市價。醫院與藥廠在入市價基礎上,進行採購價格磋商,最後在網上完成交易。

  “入市價是個準入的門檻,可以確保虛高價格的産品進不來。”劉高清説。他表示,正式運行第一天,成交價與入市價相比,下降幅度不大,説明入市制定相對合理。

  整個過程都納入紀檢、衛生、藥監等政府部門的監管,並設預警機制。“醫院如果虛高採購,紀委可立即要求院長做出説明。這使醫院有低價購藥的壓力。”劉高清説。

  而交易信息,不同醫院的藥品採購價格,公眾都可以在網上查到。劉高清稱,“以前患者很難獲得藥品價格的信息,因藥品太多,也難以比較,而現在像建了一家大型超市,患者可以選擇去價低的醫院。”

  除了作為一個交易平臺,藥交所還負責組織藥品結算及配送。

  根據藥交易制定的交易規則,醫院需在交易完成後60天內將藥款全價支付到藥交所,由該所統一付給藥廠。

  黃奇帆稱,這也是控制藥價的一環,“以前醫院常有拖欠藥款的情況,拖個一年半年,欠幾千萬,藥廠不得不漲價,要不利息怎麼償還。”

  為保證醫院的週轉,重慶確定了醫保預付制,即從醫保資金中撥出部分費用,先行支付醫院,同時,藥交所還在去年11月與四家銀行簽訂了金額為150億的貸款協議,以解決醫院更大的週轉金需求。

  而將配送納入藥交所管理範疇,劉高清表示,這是因為過去低價格的藥品,常有不按時送貨,甚至無人管的情況,造成低價藥有價無市。

  從這個意義上,黃奇帆認為,藥交所有四個功能定位,即藥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結算中心,如發展良好,交易所有望從市級範圍,擴大到區域甚至全國。

  公立醫院改革再探索

  如何降低藥價一直是中國醫改的重大課題。

  劉高清認為,影響藥價主要有三個關鍵環節,公立醫院財政、醫療保險,以及醫藥流通,藥交所通過流通領域的改革,有望促進公立醫院改制,促使政府加大醫療投入,從而從根本上促進藥價下降。

  在國家層面推進醫療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慶市自2008年始也著手思考地方的醫改之路。

  據該市發改委2008年所做的《重慶市醫療體制改革基本思路探討》課題中指出, 全市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全市居民應就診而未就診率,城市為57.5%,農村為44%;應住院而未住院率,城市為37.9%,農村為52.5%。課題組對該組數據得出的結論為,“城鄉居民的醫療需求因醫藥費用過高而受到嚴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