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9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近日,恰逢銀行類理財産品的盤點期,到期收益告負的銀行理財産品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由於銀行理財一般5萬元起,持有人買入一年甚至更久以後發現到期還虧了三成,自然不服。
巨虧涉及名牌産品
根據銀率網發佈的2009年理財産品到期收益率統計信息,在2009年5388款到期的理財産品中未能達到預期收益的産品有237款其中103款産品出現了零負收益。
記者注意到,虧幅較大的不乏一些“名牌産品”,如華夏銀行的“創盈7號”平安基金寶信託理財計劃,虧損43.72%;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FOF“基金精選”産品虧損30.84%;一向在市民理財中口碑不俗的光大銀行,在其“同升十三號”人民幣“A+H”股票聯結投資産品中也虧了8.00%。
業內分析師表示,巨虧産品的虧損原因與錯誤時機重倉股票、股指有直接關係。據華夏“創盈7號”的投資對象華夏平安福1號單一資金信託的投資報告可以發現,該信託在2008年5月至8月重倉了ETF及股票型為主的基金,其中5月份重倉50ETF達14.90%,6至8月重倉華夏紅利及華夏成長約20%左右,直至9月大幅減倉,改為持有貨幣型基金,以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其投資策略存在重大失誤。
“不要迷信某一銀行的品牌,看清自己所買的理財産品的合同是關鍵。”上海銀監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來隨著理財産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趨於理性,而國內大多數銀行也更新了自己的服務,讓大多數市民都能明明白白買理財産品。”
理財維權更須細心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銀行在設計和推出産品的時候,指向的方針都是穩健為主。整體表現為設計産品時較為注重資金的風險控制,以確保投資者資金的安全和維護銀行自身品牌。這主要是因為經歷了2008年的銀行理財産品負收益的風波,大多數銀行都採用了較強的控制風險的手段來設計理財産品。
比如,中國農業銀行在大多數理財産品的設計上都採取了“保本”的方針,保證收益率大於0,只有極少數高風險産品才採用了有可能為負收益的設計。而在設計外幣理財産品的時候,銀行幾乎都採取了保證收益或保本浮動收益,觀察期也明顯增多,部分甚至採取逐日觀察。貨幣市場及銀行間拆借市場等銀行間市場工具類的産品利率風險較小,全年發行量相對比較穩定。
“這説明在市場風險較高的時候,投資者更願意加大對低風險産品的資産配置比例,因此低風險穩健類的産品受到投資者的追捧。”理財師建議市民在選擇銀行琳瑯滿目的金融類産品時不妨注意以下兩點:
銀行的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産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産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由於銀行理財動態管理類産品正在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産品的主要優勢,不過投資者應特別關注此類産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