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5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委員要解決“看病貴、看病難”路線圖,陳竺稱公立醫院下一步改革從兩方面推進
“看病難、看病貴”這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引發的矛盾和問題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同時又是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主要平臺,我報告一下近期的一個統計數字,在規模以上醫院的診療活動當中,門診量90%在公立醫院。住院的91%在公立醫院。
——衛生部部長 陳竺
去年一年,整個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的水平。這種過度的用藥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朱之鑫
為了一個專家號,患者要整夜排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以具體的事件詢問國務院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路線圖。
為求專家號患者徹夜排隊
任茂東委員在昨日(24日)的專題詢問上直言,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經費在醫療事業上,但是民眾的感覺沒有那麼好,國家、個人和企業投的錢放在醫療保險裏面,按現行的醫院多掙錢的運行機制,且沒有人控制其費用,民眾到二甲以上的醫院看病,越來越貴。“辛辛苦苦、精打細算的錢,到醫院後,三言兩語、三下五除二把你的錢就掙走了,由此引發了不少的醫患矛盾。”
任茂東認為,公立醫院改革至今尚未破題,民眾到二甲以上的醫院看病越來越難,為了求得一張專家門診的掛號,需要付出整夜未眠的漫漫排隊,或者求親友,托關係,已經引起強烈不滿。
他要求了解國務院相關部門對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路、具體措施等。
扭轉公立醫院趨利傾向
衛生部部長陳竺坦言,公立醫院改革涉及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是一言難盡的,而改革涉及的利益鏈條相當長,從藥品生産到醫療服務方、醫療消費方,不可避免地觸及到藥品生産流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患者等不同群體的切身利益。他透露,下一步公立醫院改革將從兩方面推進。
對於公立醫院改革,程津培委員針對陳竺提出的計劃詢問還有哪些具體的步驟安排,有什麼階段性的目標。
衛生部副部長張茅表示,將扭轉公立醫院存在的趨利傾向,減少過度醫療、大檢查、大處方。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醫保制度,設想個人支付比例在“十二五”期間降低到30%甚至以下。‘
【關鍵詞1】 基本藥物
允許各地合理補充基本藥物
Q 王寧生委員:調研資料顯示,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認為基本藥物不夠用。有關部門能否依據這個制度實施一年來的臨床用藥的實際需求,以及我國的醫療體系的現狀,增加基本藥物的品種和數量。另外,是否能考慮制定一部能滿足兒童臨床需求的兒童用藥基本藥物目錄。
A 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關於基本藥物不夠用的問題,基本藥物實施以來,許多地方,感到基本藥物品種偏少。兩個情況最突出,一個是發達地區,一個是民族地區。反映不夠用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各地用藥的習慣存在差異。第二個,以中心鄉鎮衛生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現在診療的範圍已從原來的常見病、多發病擴展到住院手術,超目錄的用藥需求不斷增加。第三,一些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著部分從上級醫院轉診患者的康復治療,對藥的需求,特別是患者普遍希望用大醫院原來所用的藥。
在制度設計時,我們允許各地合理補充部分藥物。到9月底,已經有14個省(區、市)完成了藥品目錄的增補。
關於兒童用藥的問題,我們將從兒童用藥的特殊性和安全性出發,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
■ 專家解讀
中藥品種應逐步增加
基本藥物遴選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翁維良昨日説,現在基本藥物目錄中有307個品種,其中205個是西藥,102個是中藥。西藥基本上能夠滿足使用,但是中藥情況和西藥有所不同。比如西藥治療高血壓,一種藥就可以滿足需求,但是中藥將病分為很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導致的同樣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藥物,所以需要的中藥就比較多,這樣基本藥物中中藥的種類就顯得不夠,所以希望再逐步增加一些重要的中藥品種。
但是翁維良也説,因為基本藥物都包含在醫保中,報銷比例也高於其他藥物,所以增加基本藥物還要逐步考慮。不過很多地方也自己增補了基本藥物的目錄,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
【關鍵詞2】 醫院互動
公立醫院可託管基層醫院
Q 田玉科委員:怎樣有效地建立健全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互相聯動的機制?有一些什麼具體的措施?
A 衛生部副部長張茅:首先從組織管理的模式看有兩種。一種是緊密型的,即公立醫院直接辦醫療衛生機構。北京市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有一些大醫院直接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有一種是鬆散型的,就是大醫院指導和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好的發揮作用,包括人才的培訓,也包括醫生的支援和出門診。這兩種方式各有特點。除這兩種形式之外,還有託管和醫療集團的方式,加強大醫院和基層的聯絡。總的想法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第二,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責任。鄉村、社區衛生機構除了看病以外,還要宣傳公共衛生知識、防病的知識。要讓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在大醫院的幫助下確實樹立以預防為主的觀念。
第三,基層衛生機構最缺的是人才,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在基層工作。
第四,加大財政投入以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堅持公益性,主要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但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第五,積極支持社會力量所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更好服務。
【關鍵詞3】 全科醫生
三年培訓5萬全科醫生
Q 鄭功成委員:在解決城鄉基層社區大量需要全科醫生人才,培養和供應方面有什麼措施,同時如何解決全科醫生從基層社區流失的問題?
A 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到2009年,社區的服務機構是2.7萬個,從業人員是29.5萬,鄉鎮衛生院有3.8萬個,從業人員是113萬,村衛生室63萬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是105萬。
但在執業類別上,全科醫生只有6萬名,只佔執業醫師總數的3.5%。國際上通常是要佔到30%至60%,基層不僅難以吸引高質量的人員到基層提供服務,而且現有基層的人員還在進一步流失。
今年已經開始啟動了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的項目,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全科醫生,今年第一批的5000名國家免費醫學生招錄工作已經順利完成。中央財政為每名免費醫學生每年補助6000元。
另外,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培養五萬名全科醫生,今年轉崗培訓有15000名,到2020年爭取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
■ 專家解讀
全科醫生需健全培養機制
“都聽説專家,可是很少有聽説過‘全家’。”昨日,309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醫師李州利一句話説出了在全科醫生培養上遇到的尷尬。
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科醫生説,在社區衛生和基層醫療機構,非常需要全科醫生,但是很多醫生不願意去學全科,就是擔心“什麼都了解一點,但是什麼都了解的不深。”
他説,專科醫生的培養有一套完善的模式,比如本科學習、住院醫生、研究所學習等,但是全科醫生則缺少了完善的學習制度。“不管什麼樣的醫生,只有建立起培養機制,有針對性的培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願意學習全科。”
【關鍵詞4】 農村醫療
新農合兩年覆蓋省內醫院
Q 王雲龍委員:加快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新農合製度方面有什麼主要措施,特別是在加大財政的投入和提高保障水平上有些什麼考慮?
A 衛生部部長陳竺:為了進一步增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我們認為還需要採取以下的措施:第一,繼續改善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縣、鄉、村三個層級,目標是在每個縣都能夠建立一所達標的縣醫院,每個鄉鎮都能建設好一所政府辦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都能建設好一個村衛生室。第二,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補償機制。
第三,大力加強農村衛生隊伍的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合格的、人民群眾能夠滿意和信任的農村衛生隊伍,尤其是全科醫生、健康守門人隊伍的建設。第四,改革運行機制。第五,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
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農合製度。在廣覆蓋的基礎之上,一是要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住院補償的最高支付限額,擴大門診統籌實施範圍。二是加強精細化管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兩年的努力,基本上實現在本省的地市級醫院和省級的新農合定點醫院也能夠用“一卡通”解決問題。三是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加強監管,嚴格準入和退出機制。四是加快推進新農合的立法工作。五是積極開展相關的試點,推進商業保險機構經辦新農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