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突圍兩大巨頭陸上壟斷 中海油借“氣”上岸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1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海油是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中最為穩健的,無論投資什麼項目,都是有備而來,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針對近日中海油頻頻涉足陸上天然氣、煤制氣等項目,一名參與中海油項目合作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説道。

  12月8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與澳大利亞能源公司Exoma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投資5000萬澳元(約合3.26億元人民幣)以獲得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煤層氣項目開採權益。

  根據協議,中海油將獲得Exoma能源公司位於昆士蘭加裏裏盆地五個煤層氣區塊50%的直接權益。此外,Exoma能源公司還給予中海油購買該公司至多19.9%股份的選擇權。

  事實上,這只是中海油準備打造天然氣板塊的只磚片瓦。

  兩個月前,中海油宣佈,將斥資21.6億美元購買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産商切薩皮克公司位於德克薩斯的頁巖油氣項目股權,該交易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完成。10月8日,中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還與法國蘇伊士環能公司簽署了26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的購買協議。

  大舉拓展海外陸上業務的同時,中海油在國內也在積極尋求“上岸”的落腳點。

  9月15日,中海油宣佈計劃在山西投資建設每年10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同時,還與山西省簽訂了《發展煤基清潔能源合作框架協議》。為了確保山西省“十二五”期間用氣安全,協議稱,在2013年到2033年的交付期內,2014年的合同氣量為40億立方米,2015年到2033年的合同氣量為60億-150億立方米。

  此外,據媒體報道,中海油計劃在內蒙古建設的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在審批。同時,其計劃籌建的橫跨蒙、晉、冀、津四省區市、年輸氣量達15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管線也已完成環評公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該管線總長約1538公里,其中乾線長約937公里。管線起自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終於河北黃驊,中途修建4條供氣注入支線和4條分輸支線。該工程總投資約168億元,初步預計在2010年-2012年開工建設,2013年1月前建成。

  “接下來(中海油)會把海底天然氣、煤制氣、LNG等項目整合成一個天然氣大板塊,融入新能源産業中,實現多元化的戰略佈局。”中海油一名內部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

  借力非常規天然氣

  近年來,一直專注于海上油氣開採的中海油正加速拓展陸上業務,從投資重心來看,天然氣無疑是其搶灘陸地的主要集中點。

  “中海油在液化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項目中投入了大筆資金,這表明它已經決定將天然氣領域作為其發展的主營業務。尤其是在國內陸上石油資源已經被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瓜分完畢的情況下,天然氣就成了中海油的突破口。”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表示。

  同時,周修傑還進一步指出,在天然氣領域,國內80%以上的天然氣都産自於中石油,在配套設施的建設上,中石油也擁有相對完善的天然氣輸送管網,因此,在陸上常規天然氣領域,中海油的發展空間極其有限。所以,中海油在LNG、煤制氣、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方面另辟蹊徑。

  本報記者了解到,LNG是中海油在天然氣領域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中海油已在廣東、上海、福建等地建成三個LNG接收站,並有浙江、海南、江蘇、山東等多個LNG項目規劃在建。在國內三大油企中,中海油的LNG已建及在建項目是最多的。

  對於為何將“上岸”中心落腳天然氣領域,中海油一名業務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近幾年來,中海油的業務佈局一直都在穩步推進,並會根據不同階段的投資環境做出調整。

  “現階段,我們的主營業務依舊是海上油氣的開採,天然氣的開發與利用在公司的幾大業務板塊中所佔的比重還很小。”上述負責人説。

  而據一名接近中海油的業內人士透露,雖然目前天然氣項目在中海油的新能源業務板塊中並沒有帶來直接受益,但未來幾年內,天然氣領域必將是中海油加速登陸的後續推動力。

  據了解,目前,中海油與中煤集團正就前者增資擴股、入股中聯煤50%的事宜進行磋商,中海油或將出資12億元一次性拿下中聯煤約500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內部知情人士透露,該交易有望最快年底完成。

  “與中聯煤的合作能夠解決資源問題,這對中海油來説是一個好機會。”上述內部人士説。

  而中海油如果能順利入主中聯煤,中海油的“上岸”之旅也無疑將增加一塊堅定的基石,對比已在煤層氣領域發力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石油巨頭角力煤層氣的新的爭霸格局也即將來臨。

  風險與機會

  相比海上業務能力而言,陸上非常規天然氣並非中海油的傳統強項。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中海油發展陸上天然氣的規模看,風險較大。目前,我國煤制天然氣産業政策的相關細則尚未出臺,國內很多同類項目都還處於示範階段,儘管在煤制天然氣方面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其對空氣、水資源、土地等可能産生的影響也不明確,因此,發展煤制天然氣業務可能會面臨政策風險。

  而機會在於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將不斷增長。“目前,我國的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是4%左右,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4%。”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本報記者説。

  同時,林伯強進一步表示,到2020年,我國的天然氣缺口將進一步放大至900億立方米,而中海油當前大規模投資天然氣領域,尤其在我國陸上石油資源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兩大油企瓜分完畢,在陸上石油勘探開採領域又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搶佔先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的能源需求日益增大,‘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天然氣産業,這將為中海油在煤制氣等天然氣領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前述中海油業務負責人説。

  “在技術方面,中海油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在負責,相比國內其他同類項目,我們有自己的優勢。”中海油一名技術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一名從事煤化工諮詢的業內人士則稱,國內煤制氣技術相對領先的神華集團雖然已經試車成功,但目前也還沒有實行大規模工業生産,技術問題依舊讓現階段煤制氣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除此以外,價格問題也是中海油千億資金佈局天然氣暗含的風險之一。

  “煤價對中海油投資的天然氣項目的運營成本至關重要,一旦煤價上漲,經濟效益就不容樂觀,而且,中海油山西、內蒙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最終的出廠價是多少,現在也不得而知。”林伯強説。

  面對質疑,中海油借力天然氣穩步上岸的步調卻依舊不減。知情人士透露:“接下來,中海油在山西還會有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