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樓市2011年將調控持續 著力化解難點焦點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9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題:中國樓市調控持續 著力化解難點焦點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河南退休礦工陳新年在自家小院挖了一個40平方米的“地下房間”;北京78歲老人黃日新建造了8間“膠囊公寓”;北京某設計院員工建造了一個內部空間不足2平米的“蛋形蝸居”……當一些無力購房者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實現居住夢想時,從2010年1月開始,中國房地産市場也掀起了一場史上最為密集的宏觀調控和最大規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設。

  從今年1月份“國十一條”開始,2010年房地産調控疾風驟雨般地展開,“國四條”、“新國四條”、“國十條”,提高首付門檻、“三套房停貸”、“限購令”、“限外令”等,力度之猛前所未有。在一系列政策密集調控下,中國房地産市場有所降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7.7%,已是4月份以來連續7個月同比回落,且回落趨勢有所加大,國家三輪調控政策的影響效果進一步顯現。

  “國務院指出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從這個角度説,4月份‘國十條’出臺後,房價比較平穩,調控成效明顯,但由於調控的目標不明確,社會並不滿意。”中國房地産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底曾指出,“保持房地産價格的合理和穩定”,這應該作為房價調控的標準,全社會形成一個共識,調控應追求合理價位。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25億平方米,而房屋竣工面積4.85億平方米,房子賣的比蓋的多了3.4億平方米,供不應求態勢明顯。顧雲昌説,從2005年開始,中國房地産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這也是房價一路上漲的原因。

  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基本矛盾是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而且住房供需結構不合理。因此,解決房地産問題的根本辦法,只能是增加住房供給,特別是增加保障房的供給,同時堅決抑制投機性需求。

  而住房供給結構不合理、保障房建設的缺失,更加劇了住房緊張的矛盾。尤其是2003年後,住房保障範圍趨窄,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向市場,但市場中卻沒有合適價位的住房提供,成為買不起又不能享受住房保障的“夾心層”。顧雲昌説,隨著房價的大幅上漲,“夾心層”的隊伍越來越大。這也正是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矛盾的焦點和熱點。

  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今年全國土地供應量明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空前。今年國家確定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580萬套。住建部明確提出,2011年計劃建設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加上2009年全國保障性住房及棚戶區改造的330萬套。也就是説,2009-2011年中國保障房建設總量將近2000萬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

  可以預期,2011年中國將繼續加強和改善房地産市場調控。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繼續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同時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顧雲昌指出,解決住房問題,一方面要改善供應結構,加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應,加大保障房的建設,更多地生産能讓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的住房。此外,還要拓寬和疏通高收入者的投資渠道,讓錢更多地流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