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脹之下,普通老百姓的被動理財大多只是一種條件反射,能真正通過理財讓資産保值增值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漲,什麼都在漲!”聽見買菜回來的媽媽習慣性的抱怨,北京某建築公司設計師張華內心突然焦灼起來。
“這些天不管看什麼,電視啊、報紙啊、網絡啊,都在談通貨膨脹的事,加上聽著身邊的同事包括我媽也老説錢不值錢了,有點慌了神。”張華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每天忙著上班,有時候還得去外地的工地住上數月甚至一年半載,自己花錢也不算大手大腳,所以雖然感覺到物價上漲得厲害,也沒有太過在意。倒是周圍人的情緒感染了他,眼看著財富嚴重縮水,手頭的存款是不是該拿出來投資呢?
向銀行借錢,很划算
通脹既然已經來了,如何應對而不是恐慌,就成為張華等理財者的首選。
張華閱讀的一些專家指南告訴他,通貨膨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物價的上漲,但實質是貨幣資産相對實物資産的貶值。如此一來,把錢放在銀行裏就成了虧本買賣,而收益率不及通貨膨脹率的投資實質上對投資者來説也是損失。要想減少這種損失,目前看來有兩種方法較為有效。一種是增加負債,提前消費;一種就是選擇合適的理財産品進行投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通脹起來容易,而要下去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宋國青認為,當前抵禦通脹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銀行貸款來“掙錢”,“有人説我買不起房子,我就問他買不起幾套房子。他説我一套都買不起,我就建議説,那你先買兩套房子,你就能買得起一套房子了。”
事實上,增加負債,尤其是增加低利率、固定利率的負債,可以享受通脹導致貨幣貶值所帶來的利得。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副所長羅志華也分析認為,由於通貨膨脹可能導致央行加息,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在加息壓力下選擇提前還貸或減少新貸,這是錯誤的做法。目前一年期貸款名義利率為5.56%,如果扣除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率,實際利率不到1.2%,這還沒有考慮政府所公佈的通脹率是否準確反映了貨幣的貶值速度。因此他認為,現在貸款的實際成本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如果具有遠期償債能力,“可以適當舉債”。
這也為使用信用卡消費和分期付款消費的消費者提供了便利。通脹中商品價格處於上升通道,消費者提前消費延遲付款,就可以用未來貶值了的貨幣以現在的價格購買商品,賺取了從購買日到支付日物價上漲的差價。
不過,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外大街營業部理財師周春耕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提醒道,如果所購買的商品不是自己必須要消費的商品,或者自己原計劃購置的耐用消費品,那麼這種囤積行為就並不可取。“價格波動通常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囤在了高點,也有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