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急盼“防通脹”政策突破“兩難”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有專家、學者提出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通脹容忍度來“防通脹”,決策層也採納了此種觀點,但由於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以及統計局公佈的CPI和公眾感受的CPI有很大差距,社會對通脹的容忍度很低。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通脹容忍度,等於變相降低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因此,究竟如何拿捏到位,頗費思量。

  劉滿平

  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的宏觀調控主要思路,“調結構”和“防通脹”成為明年的兩大任務。至於兩者如何側重,筆者認為,從時間緊迫性看,“防通脹”、“調結構”,兩者一長一短,一急一慢。“防通脹”是短期任務,“調結構”是長期任務;“防通脹”是治急發病,“調結構”是治慢性病。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看,通脹的危害更為巨大和明顯,所以,治理通脹是當務之急。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今後一段時期,將“穩定價格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主要原因。

  其實,自今年7月CPI突破3%警戒線並節節升高後,決策層就在不斷加大收緊流動性和穩定物價的力度。截至目前,央行已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一次基準利率。特別是針對食品價格上漲,先後出臺了“國四條”、“國十六條”,不僅動用市場經濟手段保證生産、增加供給、降低生産流通成本,甚至還不惜動用價格管理的行政手段,嚴厲打擊農産品炒作行為。從效果上看,蔬菜批發價格連續五周下降,大蒜、生薑、蘋果等前階段價格漲幅過快的農産品價格有所回落。不過,食品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CPI卻並沒有隨之回落,全社會的通脹預期依然較強,究其原因,除了11月翹尾因素較大外,還與國內流動性充裕、貨幣過剩、資産價格泡沫明顯、勞動力以及生産成本上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有關。當這些影響因素明年繼續存在時,再加上明年較高的翹尾因素,預計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將很難低於5%。

  防範通脹、降低CPI,概括起來通常有三個辦法,形象地説,就是“一壓一拉一化”:通過價格管制和對廠家進行物價補貼等行政手段,壓住價格上漲的衝動;通過收緊銀根和抑制流動性,將價格拉下來;通過減稅、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提高居民通脹承受,化解通脹壓力。

  綜觀我國防範通脹的一套政策“組合拳”,上述措施都有所涉及,不過在實施過程中都面臨著“兩難”。例如,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保民生保穩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依據,又有先例。不但我國《價格法》有明確規定,而且德國、美國等市場經濟國家也有政府控制、干預物價的法規和先例,新加坡就有專門的《物價控制法》。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資本投資渠道不夠通暢,炒作之風盛行的大環境下,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打擊遊資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這可以從經過前段時間大蒜、綠豆等炒作行為被打擊後,價格直線下跌就可以得到例證。不過,價格干預是把“雙刃劍”,在短期內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如果價格干預過度,將損害農民利益,扭曲市場對資源之基礎配置作用,阻礙經濟效率,有“違背市場經濟”、“歪曲市場定價機制”之嫌,因此,有關職能部門在採用這個措施時,慎之又慎、有點投鼠忌器,不會大規模地採用,只是提出來,對那些想炒作農産品的資金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而已。

  對於貨幣政策,一般可以通過控制信貸增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等方式來控制流通中的貨幣量,進而改變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預期,穩定物價水平。但這裡面也有“兩難”問題:首先是“度”怎麼把握,即貨幣發行到什麼規模算“穩健”?如果過度穩健,可能導致經濟降溫、失業率增加,這種危害甚至超過通脹。因此,貨幣政策由寬鬆到穩健的目的是使我國經濟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它既要管理好氾濫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及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畢竟,“穩增長”也是一項主要任務。其次,貨幣政策工具選擇上的“兩難”。理論上,在目前我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達到歷史最高點、央票發行遇冷、其他政策工具實施空間在縮小的情況下,加息相對來説是個抗通脹的選擇,只是一旦加息,將産生多種後果:境外熱錢可能持續流入,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波動,推升國內通脹壓力;企業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成本增大,還債壓力加重。可是不加息,其他政策工具又難以真正抑制通脹。

  另外,目前有專家、學者提出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通脹容忍度來“防通脹”,決策層也採納了此種觀點,據央視報道,明年我國經濟調控目標是GDP繼續保8,CPI升幅由原先的3%升至4%。這兩個指標不僅透露出政府對明年中國經濟的判斷與預期,反映出政府的務實態度;更大的深意在於可以讓政府明年在實施宏觀調控時更具靈活性,可以統籌考慮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特別是能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出足夠空間,切實把工作重點和注意力引導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和改善民生上來。不過,筆者擔心的是,本來此次通脹成因之一是勞動力成本增加,如今要提高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中最主要的是工資收入,如果居民工資收入增加,定會推動勞動力成本增加,進而推動通脹。如此,提高居民收入與通脹便構成了“雞生蛋,蛋又生雞”的關係,如果居民收入增加速度趕不上通脹速度,那麼這種措施效果就不會大。

  特別要指出的是,由於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以及統計局公佈的CPI和公眾感受的CPI有很大差距,社會目前對通脹的容忍度很低。根據近期央行對全國50個城市2萬戶城鎮儲戶的問卷調查,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指數降至13.8%,為有調查 (1999年四季度) 以來最低,73.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增15.6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通脹容忍度,等於變相降低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因此,究竟如何拿捏到位,頗費思量。

  (作者係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