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食用油調控陷入疲於應付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針對近日有媒體關於國內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産、春節期間可能供應緊張的報道,發改委昨日在網站上發文表示:經過核實,該報道失實,目前食用油企業生産正常,原料庫存非常充足,元旦、春節期間國內食用油市場供應完全有保障。

  作為重要的生活物資,食用油的價格牽動著萬千民眾的心,其調控過程也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發改委能及時平息市場謠言,也算得當。可縱觀食用油的價格調控過程,有關部門似乎總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忙於應付,疲於奔命,拿不出什麼給力的措施。此番食用油企業明顯帶有“被生産”之嫌的舉動,對食用油價格的平抑和平穩能維持多久的“功效”?

  回顧一下:今年10月下旬,多家企業大豆油和調和油的價格平均上調20%,發改委向市場投放近30萬噸菜籽油,但市場上調和油價格一度摸高至10500元/噸才稍稍回落。12月2日,發改委“約談”四大食用油生産企業,要求在兩節期間穩定價格。但就在同一天,北京匯福糧油集團停産食用油。發改委辯稱企業停産是因“庫存積壓多、運輸不暢”,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實際是明著對抗限價政策。

  12月14日上午,大商所豆油期貨主力合約Y1109最高價格走至10076元,比此前調整後的低點9100元漲了將近1000元,漲幅10.2%。投放儲備、“打招呼”、辟謠……各種調控手段都已用過,眼看又一輪的食用油漲價潮即將到來。此時距“兩會”還有時日,發改委再打招呼該拿什麼當幌子?面對“一調就漲,一控就瘋”的食用油價格謎局,缺少慧眼的百姓亟需相關部門給個説法。對此,相關部門別喊冤,不管你如何賣力,價格下不來就是白搭——群眾的心態是:不看廣告看療效。

  其實,從以往調控措施來看,失力的主要原因在於行政措施過多,市場手段較少。行政干預就像一針激素,紮下去就立馬退燒,但長期服用卻會導致市場“骨質疏鬆”。行政干預越多,對市場的傷害越大,因為所有的行政干預都會降低而不是提高市場的效率。

  所以,食用油價格調控應遵從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一方面,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制定科學合理的調控措施,提高決策的前瞻性,避免“馬後炮”式的調控。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已經存在倒挂,企業停産屬於應急性的自我保護,對企業可以適當給予補貼以調低其生産成本。此外,擴大農産品種植源頭,減少進口油料作物對我國食用油市場的影響程度,應是調控物價系統工作基礎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