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和訊網
日前發改委召集中糧、益海嘉裏、九三糧油工業集團等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召開座談會,與會的知情人士用16個字概括了會議內容:“開足馬力,穩定生産,保障供應,不能漲價”,發改委要求以上食用油企業未來4個月內價格只能下調,不能上漲。
時隔兩年後,食用油的價格管制再度現身,這讓食用油生産企業叫苦不迭。
有媒體報道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日前表示,由於食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而國家實施控制食品價格措施,導致中糧集團整體毛利率有5%跌幅,由於食品價格敏感,難以將成本上升轉嫁至客戶,因此中糧集團採取增加市場份額來抵消成本壓力。
類似的價格控制措施在2008年曾實施過一次。
2008年,國內一級豆油價格每噸一度漲至1.71萬元,價格翻倍,為了控制物價,有關部門2008年1月宣佈實施臨時價格干預,規定食用油價格上調必須經過國家批准。受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影響,益海嘉裏集團母公司豐益國際當年小包裝食用油等産品的稅前利潤從2007年的每噸59.09美元降至24.64美元,跌幅超過50%。
一家食用油企業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4個月食用油企業不得漲價,日子會很難過,可能有一批食用油企業會關門。今年各項成本都在快速上漲,尤其是人力成本。我們原來雇一個裝卸工,每天30元,現在漲到每天300元,還不一定雇得到人;運輸用的柴油價格上漲了45%左右,另外煤、制瓶用的塑料等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終端小包裝食用油價格不能漲,全部自己消化,現在每生産一噸小包裝食用油要虧損約180元。”
業內人士介紹,實際上今年中秋、國慶前後,有關部門就以非正式的形式向中糧集團、益海嘉裏集團等企業打招呼,要求保持價格穩定,不得漲價,同時要求企業加大小包裝食用油向市場的投放量。今年9月底,天津港(600717,股吧)一級散裝豆油(小包裝食用油原料)的價格從每噸7250元漲至8500元,到10月底,一級豆油價格攀上每噸1萬元大關,某小包裝食用油知名品牌今年10月份的銷量同比增加40%,由於價格不能上調,産品的利潤率並沒有同比增加,並且出現終端産品比原料油價格還低的“價格倒挂”局面。
中華油脂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6日,國內四級豆油價格區間為9100元~9300元/噸,較11月初高點跌幅達到700元~900元/噸,沿海豆粕的成交價格在3270元~3400元/噸(東北部分地區降至3150元/噸附近),而沿海工廠現階段所到港的進口大豆完稅成本已經高達4000元~4200元/噸,如果按照上述大豆和油粕價格來計算,油廠大豆壓榨已經接近或進入虧損區間,因而國內沿海部分食用油工廠選擇停機。
業內人士透露,落實《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的國務院督查組已到東北等食用油加工企業進行檢查,督查組中有監察部、紀檢委的官員,對企業的威懾作用不言而喻,他説:“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毋庸置疑,然而完全不顧企業成本大幅上漲的實際情況,以計劃經濟手段管理市場經濟,企業撐不住倒閉,宏觀調控失去落實政策的主體,調控也將難以持續。今年食用油價格的上漲並不是因為供不應求,實際上是資金推動的,要管的是流動性過剩,現在企業即便大量向市場投放食用油,也賣不出去,需求並沒有多少變化。”
對於價格管制的疑惑,發改委發文回應稱:“即使在必要時採取價格臨時干預措施,也不會改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定價的自主權,不會影響企業的一般生産經營活動,更不是向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回歸。同時,這種干預措施也只是暫時性、輔助性的。實踐證明,依據《價格法》在必要時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價格基本穩定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