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第48期封面
環首都經濟圈現實與未來10年目標
“環首都”效應 10年再造一個北京?
窮則思變。
但這一次,“變”的速度有些令人吃驚。一個長期以做北京“菜園子”為己任,人均GDP僅有北京三分之一多一點的農業省,希望在10年之內,在一片2.7萬平方公里的分散且並不富裕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年GDP近萬億元的經濟圈,並讓這裡的人民在社會福利水平上與中國的最高水準達成一致。
單從GDP上看,相當於再造了一個當下的首都。這可能嗎?
河北認為,這就是真實的未來,理由是:這裡“環首都”。
事實上,對河北人來説,“環首都”不是突如其來的大獎,而是已有數百年的區位現實。誰也都明白,“環首都”並不意味著富裕,甚至有時還意味著必須貧窮。
百年前,除了那些曾被併入首都的幸運兒,幾乎從沒人會奢望公平,只會遠望城門,感慨皇城氣象。
如今,河北似乎看到了機會——奧運前後,北京打造“國際化大都市、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飛騰身段,已經被過度集中的人口和資本帶來的壓力所拖累,欲再高飛,必須減負。
這次,“為首都分憂”將不再會是一個零和遊戲——也可以理解為,河北與北京發展到現在,其差距已足以令先進者的憂,轉而成為落後者的喜。
但不論如何,這終究是一個機會。河北説,要用世界一流的規劃,讓“環首都”比北京更宜居,打造出生活品質“高於北京”的眾多新城。
但行政地位與能力上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經濟社會差距,是否能讓“一體化”在短短10年內達成?“世界一流的規劃”如何落到實處?高出北京的生活品質如何實現?誰又將是這個美好理想的最重要推動者?
這些都需要答案,而解答者並不只是河北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