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1日 09: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2月11日電 (記者葉鋒)在“蝸居”了20多年的老公房裏,年過七旬的退休工人夏勤誠愉快地向記者談起他將搬遷的新家一套47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比眼下居住面積大5倍。這是他一輩子的夢圓之時。
夏勤誠們陸續“圓夢”的背後,是今年上海保障房工作的進一步提速。這一年來,這座特大型城市以堅定的決心、巨大的投入和創新的制度,使“住有所居”的保障藍圖一步步化為現實。
一個“安居夢”:從老公房到新小區
在上海市區新樂路100弄裏,夏勤誠和老伴已生活了20多年。老兩口的房間在三樓,面積僅8平方米左右,既是臥室,又是客廳,而廁所、廚房都是多戶公用的。隨著年歲增長,老夏覺得每次攀爬狹小的樓梯,都是一件費力的事。兩個人每月退休金合計3000元左右,買不起商品房。
保障房的“陽光”,照到了老兩口。去年年底,上海啟動了首批經適房供應。老夏和老伴第一時間提交了材料。經過審核、公示、搖號、選房等一道道嚴格程序,老兩口終於在今年下半年選定了一套一居室房源。
新房子在松江泗涇地區的“新凱家園”。這是集中試點供應徐匯區的房源所在地。“新凱家園”是全新的小區,小橋流水,鮮花草地,景觀宜人,周邊醫院、超市等配套設施也正逐漸齊備,離連通市區的地鐵9號線步行只需15分鐘左右,但房價僅相當於周邊商品房價一半多一點。老夏選中的房子,建築面積47.18平方米,每平方米價格4762元。
老兩口取出全部存款支付了20%的首付。剩下的款項,原準備通過置換所住公房的使用權來籌措。不過,由於此房是政府“代管房”,其使用權無法交易。著急的老夏幾次找到區房管部門。幾經協調,相關部門從實際出發,決定由政府出面回購該房屋的使用權。這樣,老兩口的購房連同裝修款都有了著落。
今年以來,上海有許多像夏勤誠這樣的住房困難群眾,得益於加快推進的保障房工程而改善了居住條件。比如,經適房方面,徐匯、閔行兩區試點的供應工作,共受理申請家庭2565戶,最後選定住房的家庭合計1939戶。截至目前,已有1696戶居民簽約購房,佔選房家庭的87.47%。從今年第三季度起,上海全市中心城區和有條件的郊區全面推開了經適房工作。
一本“企業經”:“社會責任”和“企業利益”間的最佳結合點
“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對2010年承擔的保障房建設項目,上海城投置地集團董事長俞衛中如此評價。這一年來,這家國資背景的房企承擔的保障房開工量約100萬平方米,在建量超過140萬平方米,竣工量約55萬平方米,“規模是往年的兩倍甚至數倍”。
今年,上海的公共租賃房政策也正式“破冰”。城投置地在楊浦區江灣基地建設近兩年的一批保障房源即將竣工,建築面積達15.7萬平方米。目前,政府有意將其回購用作公租房源。“以建築面積計算,公司今年保障房的建設規模已佔全部住宅開發量的七成左右。”俞衛中説。
目前,上海有多家國資背景的房企承擔了保障房建設任務。這些房企視保障房為新的“蛋糕”。記者了解到,個中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近年來央企、民企在上海“地市”競爭激烈,上海不少經營穩健的國企通過招拍挂程序拿地難度越來越大,保障房項目則確保企業有一定的土地儲備和開發規模。
另一方面,政府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在“社會責任”和“企業利益”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比如免除土地出讓金、各種稅費,提供信貸優惠等,使保障房開發有微利、薄利可圖。而保障房的銷售要比市場化的商品房更為穩定,這也使得企業回收成本的風險大大降低。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表示,上海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運營中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以提高效率,確保持續推進。比如,上海市、區(縣)政府將組織和扶持一批從事公共租賃住房投資經營管理的專業機構,具體負責公租房建設投資、房源籌措、定向供應和經租管理。運營機構具有法人資格,著重體現公共服務的功能,為實現公共租賃住房可持續經營,以保本微利為原則,採取市場機制進行運作。
一盤“民生棋”:“市場”和“保障”住房體系同步完善
上海在住房問題上遭遇的困難在大型城市中具有典型性:房價較高,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包括外來人口在內的各類人群住房需求龐大,住房與戶籍等問題交織,等等。
上海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房地産市場調控目標很明確,按照“以居住為主、以市民為主、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的原則遏制高房價,同時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完善市場和保障兩大體系。
在此目標下,這一年來上海在保障房這盤“民生棋”上頻頻落子,各項工作進一步提速。建設規模上,經適房今年再開工400萬平方米,使累計開工達到1000萬平方米,竣工達200萬平方米;公租房通過新建、改建、收儲等多渠道籌措100萬平方米;動遷安置房截至10月底已開工約730萬平方米,已完成全年任務的91%;這三大“品種”均將順利完成今年任務。保障對象上,廉租房已累計5次降低申請標準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公租房則首次使保障房受益面從“戶籍人口”拓展至“常住人口”。
保障房建設進展加速,與土地供應的顯著增進密不可分。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馮經明表示,今年上海住宅用地計劃供應1100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比例不低於70%。截至11月30日,已供地1057公頃,其中僅保障房用地供應已達775公頃,今年的任務有望超額完成。
制度改革加快了保障房的開工。比如,浦東新區航頭大型居住社區基地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土地儲備,9月底即開工建設,比以往普通住宅項目的週期縮短一半以上。何以做到這一點?“這是土地審批手段電子化以及各項審批流程改革、優化的結果。”上海市規土局土地利用處負責人説。
(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