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矛盾重重 觀望等待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週一市場延續了上周縮量震蕩的格局,全天圍繞60日均線窄幅盤整,券商、保險等金融股走勢較強,成為滬市指數最終紅盤報收的主要推動因素,但成交量仍然維持在低位,上漲個股家數也遠遠少於下跌家數,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持續下跌,顯示市場心態依然謹慎。

  滬綜指自11月17日下跌至2824點後,一直圍繞2800上下盤整,至今已有14個交易日,交易量逐步下降,熱點持續性越來越差,感覺進入“垃圾時間”。我們認為,市場的猶豫和糾結屬於正常現象,其本質是種種矛盾因素的直觀體現:

  從經濟層面看,我國1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5.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第四個月走高,顯示中國製造業增長勢頭明顯,這可以理解為“市場利好”,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則顯示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仍無減弱跡象,數據強化了市場對於年內出臺更多緊縮政策的預期。

  從政策層面看,近兩周《人民日報》海外版三次發表對股市支持的文章,指出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動性最好的地方,中國政府抑制通貨膨脹不會以打壓股市為代價,要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為增加財産性收入的重要渠道。這些“聲音”似乎體現了管理層對市場的呵護,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近期的另外兩件大事:即五部委聯手打擊內幕交易和行政手段控制物價上漲,當然,前者對市場中長期建設有利,後者也只是短期的“特殊手段”,但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這些事件對市場的短期走勢會有一定壓制。

  從市場交易行為看,自11月11日石化雙雄異動引發調整以來,每次石化雙雄有異動時,大盤都會經歷波動,活躍的中小品種就會轉變為被拋售品種,這已成為一種習慣性反應。這種格局就讓市場處於尷尬境地:縮量狀態中權重藍籌股缺乏持續上升動力,而中小股票的主題炒作又很容易被“蹺蹺板效應”打亂節奏,資金活躍度和市場可操作性就大打折扣。

  從外圍市場看,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 11 月製造業PMI實現連續第16 個月增長,非製造業PMI 升至55,創今年5 月以來新高。這些數據顯示製造業産出企穩回升,非製造業活動也呈現繼續擴張的態勢。但最新的非農數據卻遜於預期,11 月份的失業率攀升至七個月高位9.8%。顯示美國經濟陷入“無就業式的脆弱復蘇”。上週五伯南克表態不排除會推出再度增購國債計劃,這讓美元指數在81附近遭受拋壓,這些背景對大宗商品有利(實際上外圍大宗商品價格已出現反彈),對國內有色資源等相關板塊也有利。但顯然市場的解讀側重於“另一面”:即倘若EQ2 之後將還有EQ3,那麼全球的流動性仍將充裕,並再次加大新興市場輸入型通脹壓力,這種壓力下,國內應對通脹的高壓政策就不會消除,對市場而言也絕不是個好消息。從近期實際走勢看,此次外圍市場對國內的傳導效率明顯不高,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上週末傳出信息,明年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基本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但具體的政策內容還需等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量化結果。另外,11月的經濟數據也將在下周陸續公佈,這也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整體而言,在預期不明朗、各種矛盾因素複雜交錯的環境下,市場只能選擇在震蕩中等待,投資者應控制倉位,等待方向明確後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