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7日電 (王曄君) 11月3日,美聯儲正式宣佈重啟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宣佈在未來8個月內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試圖通過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該方案一齣,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量化寬鬆政策是否能挽救美國自身經濟?是否只損人而超利己呢? 中新網財經頻道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網友認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會加劇全球通貨膨脹,拖累世界經濟下水,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經濟問題。
參加中新網財經頻道此項調查的網友中,有20.69%的人認為“美國此次量化寬鬆可擴大政府投資,拉動基建設施,幫助美國經濟經濟復蘇之路。”79.31%的網友則認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只能使通貨膨脹,美元貶值,拖世界經濟下水。”
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新興經濟體面臨更大挑戰
美聯儲新貨幣政策一拋出,立刻引來市場的一片波瀾。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的做法無異於全力開動了“印鈔機”,意味著將大量流動性重新投入市場,勢必導致美元的大幅貶值,同時帶來資産泡沫,並加大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風險。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貨幣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為深遠。
美國再次推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迫使許多國家“跟風”,也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展。各主要經濟體如果持續放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大量資金可能向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流入,從而增加全球通脹管理的壓力,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
不少經濟學家擔憂,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將使得市場上的美元更加氾濫,不僅為未來全球通脹埋下“禍根”,還會導致新興市場貨幣處於“被升值”的地位。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指出,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之後,是(新興經濟體)第二輪“量化緊縮”。
隨著全球金融體系中流動著越來越多追逐高額回報的遊資,預計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政府將考慮施行資本管制,以遏制資本流入的副作用。斯蒂格利茨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當前匯率爭端的亂局,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不穩定因素,並有可能催生海外新的資産泡沫,造成很多國家被動進行干預。國際金融協會總裁查爾斯達雷華則認為,美聯儲這種做法對當前的美國經濟而言可謂是“藥不對症”,鋻於當前已有大量資本流入新興市場,美聯儲政策的負面效應不可忽視。
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政策,來自巴西、韓國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們均表示,將會出臺新的措施抑制資本流入。
韓國企劃財政部對外發佈的一項公開聲明中表示,將會考慮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抑制資本流入。韓國在聲明中表示:“政府相信,我們對資本流入進行控制並不是壞事,而引入能夠提高宏觀經濟審慎性的措施也不會對經濟産生惡劣的影響。”
11月2日,印度央行宣佈今年以來第六次加息,把回購利率和逆回購利率各提高25個基點。與此同時,印度央行還將購房首付款的最低比例從此前的10%-15%提高到20%,借此抑制資本流入所帶來的房地産泡沫壓力。
澳大利亞聯儲在同一天提高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4.75%。“從中期看,通脹抬頭的風險依然存在。”澳大利亞聯儲理事會稱,風險平衡已經轉移到需要採取及時的貨幣緊縮政策。
利差交易正將美元帶至新興市場國家。對那些和美元挂鉤的貨幣來説,要維持匯率穩定就必須大舉購入美元。這種對衝行為又會增加通脹壓力,並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而更高的利率又將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可能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新麻煩。
難以解決美國經濟問題
按理説,量化寬鬆創造的上萬億美元將極大程度地改善流動性,使金融市場真正“不缺錢”。但美國經濟目前仍復蘇乏力,其癥結到底在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微博)表示,美國經濟的真正癥結在於流動性雖進入了銀行等金融體系,但卻未能進入實體經濟。這樣一來,結果便是量化寬鬆的錢無法有效刺激經濟實質性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當美國商業銀行以零利率拿到流動性後,首先考慮的是購買5年期國債。因為這樣可以套得1.5%左右的利差。同時還會考慮將一部分資金投入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中,以博得更大的回報率。
平安證券宏觀部首席研究員孫方紅表示,量化寬鬆雖然創造了錢,但貨幣總量卻並未增加。但實質上,這些錢並未流入實體經濟。而美國經濟增長為何在今年中期開始全面放緩,主要就和量化寬鬆創造的錢沒在實體經濟中運轉有關。這樣一來,只在金融體系中打轉的資金是不可能去有效刺激零售、住房和就業等實體需求的。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微博)表示,從長期來看,量化寬鬆政策損人不利己。美國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將進一步製造大量流動性。受回報率低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這些資金會流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更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這造成了全球資産品價格的非理性上漲。美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至今,只不過證明了一個事實,一味靠發放貨幣並不能提振實體經濟,反而會扭曲市場,增加全球資金的套利空間。
不排除擴大量化寬鬆規模可能性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12月5日稱,不能排除第二輪量化寬鬆超過原計劃6000億美元規模的可能性。儘管美聯儲推出QE2的時點為11月初,但該計劃8月開始醞釀之時就已開始對市場和實體經濟産生影響。在此背景下,美國失業率不降反升,加之11月中旬公佈的10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漲幅僅有0.2%,低於0.3%的預期,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正在遠離通脹和就業目標已成事實;而伯南克此時宣稱第二輪量化寬鬆規模或超計劃規模,便顯得理所應當。
分析人士指出,伯南克的講話僅明確了第二輪量化寬鬆的政策執行力度,卻無法證明其政策有效性前景。而一旦QE2真的效果不大,且美聯儲仍希望通過量化寬鬆方式爭取實現政策目標,那麼近期甚囂塵上的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最終被推出的可能性將增大。
綜合各方意見可以看出,大家對於“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只能使通貨膨脹,美元貶值,拖世界經濟下水。”的觀點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量化寬鬆政策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會加劇全球性通貨膨脹,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給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