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6日 1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2010年12月3日,上證指數報收于2842.43點,而一年前的2009年12月3日,上證指數則收報于3264.63點。如果僅僅以指數漲跌論成敗的話,對於鏖戰了一年的國內投資者來説,這一年的投資賬戶肯定拉出的是一根長長的陰線。
的確,今年股市的收成很不好。除了上半年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個股因高分紅題材走了一把牛市行情外,大盤在餘下的大部分時間風基本是在跌跌不休中度過的。今年10月以來,伴隨著國內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預期以及美國濫發美元引美元貶值並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預期而來,A股市場開始有了起色:當月上證指數上摸3000點,並拉出一根中陽線。投資者又看到了今年的新希望。
正當投資者準備在年末的“翹尾”行情中一展身手之際,股市卻象六月天的“娃娃臉””,説變就變了。
11月11日,在這個被時尚達人戲稱為“光棍節”的日子,權重股中國石油突然被大單強行拉起。中石油的強力上漲推動股上證指數迅速上漲:當日上證指數最高達3186.72點,收盤于3147.74點,收復了自今年“4.16”下跌以來的全部失地。面對著創出新高的股指,稍微有點投資經歷的投資者並沒有感到十分的驚喜,心裏倒是隱隱浮現出一絲擔憂。原因很簡單,在中石油帶動股指上漲的當日,多數股票卻沒有跟隨中石油一起上漲,反而掉頭向下。有機構利用中石油的杠桿撬動大盤並掩護出逃的嫌疑味道濃厚。事實上,投資者的這種憂慮在次日,即11月12日,基本得到了驗證 。當日,工商銀行成為主力新的拉升對象,工商銀行上漲6.84%,而上證指數卻暴跌了5.16%,收于2985.44點,3000點得而復失。接下來,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上證指數甚至以日跌百餘點的巨大長陰,將大盤無情地再次擊倒于2700點左右。
毫無疑問,導致光棍節大暴跌行情的表面元兇自然非中石油莫屬。許多財經媒體對這次大暴跌,戲稱為“兩桶油引發的劫難”,就是明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證監會五部門決心剷除內幕次日交易毒瘤,嚴打內幕交易之際,又有誰能如此精準地動用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造成市場短期如此巨幅的異動以謀取暴利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與以往股市暴跌相似的是,在中石油被拉高、其他股票紛紛高臺跳水之時,一個個聳人聽聞的利空傳聞充斥市場:
11月11日,市場傳聞是中國內地將要加息和上調印花稅。
11月16日,市場上竟然傳出國內基金業的大佬級人物——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范勇宏被雙規。
與此同時,作為國際上最著名的投行,即高盛公司看空A股的傳聞開始在內地投資者中廣為傳播。
……
“光棍節”大暴跌行情的主角似乎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雙面”高盛
眾所週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於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蕩,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於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擔憂,進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儘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説,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衝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佈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麼這次又出現了高盛的影子?為什麼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臺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週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於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産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後,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産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産資産組合。與此同時,鋻於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於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後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常看好國內銀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説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産負債狀況近來出現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産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佔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産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産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産,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産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産優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後,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讚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産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於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髮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産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穫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産業資本,利用資本優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秀企業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二屠産業資本
高盛在國際投行中的卓然地位為其在國內企業開拓投行業務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很多國有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融資時,由於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了解,也缺乏與國際資本溝通的渠道,這就為高盛“一個蘿蔔兩頭切”的內外通吃手法大開方便之門。
從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募資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芯國際、東風汽車、北汽控股、盛大、騰訊、平安保險、中興通訊、TCL、聯想集團、中海油、分眾傳媒、上海先進半導體的融資上市都有高盛的參與。2006年,高盛再度向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資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後通過受讓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高盛參股雙匯發展以後,借助著雙匯發展這只“下金蛋”的母雞,通過加大利潤分紅比例以圖迅速收回參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佔當年合併報表凈利潤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佔凈利潤52%。最高分紅額度佔凈利潤額度的比例高達88%,這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中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隨著2007年國內股市牛市的到來,高盛在狂吞雙匯發展分紅的同時,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以及其他公司,並未在雙匯發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對外發佈澄清公告,雙匯發展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轉增,以未分配利潤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猛增至1億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礦業發佈公告,稱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出售所持西部礦業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若按減持期間市場均價8.67元計算,高盛累計套現10.3億元。高盛持股西部礦業1.923億股的全部投資成本只有9610萬元,以減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計算,投資回報高達974.3%。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此次投資曾被業內人士指責有手續違規、利益輸送、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對海普瑞增資491.76萬美元,持股數增至1125萬股,佔有12.5%的股權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資股變更為4500萬股,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利達93.27倍。
在隨後的日子裏,在新東方、阿裏巴巴、國美電器、分眾傳媒、中國糧油控股、先聲藥業、英利新能源、寧波銀行、中國鋁業、北京控股、遠洋地産、雨潤食品、SOHO中國、東南融通、波司登、尚德電力、中國旺旺、遠洋地産、茂業國際、太平洋航運、吉利汽車的上市融資路上,都能看到高盛這個資本大鱷的身影。而在掘金國內金融資本和産業資本之後,高盛也把資本陰影伸向了剛剛邁過“溫飽”進入“小康”的國內中小投資者。
三屠中小資本
今年的股市讓很多中小投資者極為鬱悶,因為股市中為數不多的行情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電梯”。從11月11日至今,滬指單日漲跌超過50點的大幅異動次數超過5次,使得很多習慣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老手疲於應對。
導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股指期貨大幕拉開後,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對衝時代,進入了做空也可以賺錢的股指套利時代。各種跡象表明,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觀面的原因,但是,市場中存在著一股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雄厚資本,利用國內指數編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操縱指數和影響輿論造成市場短期大幅異動來謀取暴利。而能夠在市場上具備如此雄厚資本實力和影響輿論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許就有高盛的背影。
從高盛精確出臺的國內外“陰陽”研究報告來看,其出臺時機和市場異動時機極為吻合,由於能夠看到高盛精準研究報告的都是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者,當這些機構投資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資思路,憑藉其資本實力,很容易在市場中形成急漲急跌的走勢,為高盛“渾水摸魚”掠奪中小投資者的散碎資本大放“綠燈”。這些跟隨高盛投資思路資本採取的是拉高權重股吸引跟風盤、在股指衝高時逐步佈局股指期貨空頭頭寸、通過散佈利空製造恐慌引發股指下跌三部曲實現的。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額度所限無法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
高盛“三屠”,讓剛剛20歲進入青年期的國內證券市場纍纍受傷。而高盛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資本市場“橫”著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張國際著名投行的“畫皮”?所依仗的不過是美聯儲高官以及美國財政部高官多是從高盛出身的美國政界資源?因此,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和投資者來説,在國內證券市場步入20歲之際,我們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應該發揮青年人的“闖勁”和創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國特色資本之路,讓高盛這個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鱷賺取應該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謀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