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6日 0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劉釗沒有用“十年”來限定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他認為不能遺忘奢侈品行業進駐中國市場的上世紀80年代末,“過去十年發展很快,但我覺得不光是這十年,可能有更早的積累。”
至於2000年至2010年這個階段,劉釗認為受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奢侈品消費者之中的年輕人群(“他們經過十多年的熏陶”),“與海外市場的下滑以及經濟不景氣相比,我們的市場更繁榮一些”。
其後的發展在劉釗看來“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國內某些大型百貨商店內,奢侈品牌的試探性開店,“北京王府半島酒店和上海商城內,有些奢侈品品牌開設了專賣店。這些是試探性的開始,目前則已遍地開花。”奢侈品行業在中國顯示出更多信心與決心,則是不容忽視的第二階段,品牌的大型活動越來越多。
到2006年,歷峰集團(Richemont)被獲准使用毗鄰紫禁城的太廟,將旗下全部高端手錶品牌展示而出,這場名為“鐘錶奇跡” 的展覽向1000多位中國顯貴展示了600多款手錶。展覽回顧幾個世紀來的精密製表工藝,倣是日內瓦高級鐘錶展(SIHH)的微縮版。更重要的是,歷峰希望開始著手重建將優質鐘錶引入中國的傳統,這次重新熟悉無疑十分必要──事實上,包括歷峰在內的公司正摩拳擦掌,對中國市場以及熱衷鐘錶的消費者寄予厚望。
奢侈品品牌在中國越來越多投入,劉釗親自參與的“真正的大手筆”是當年幾乎轟動全球的Fendi長城fashion show──2007年10月19日晚,居庸關長城烽火臺兩邊升起了雙F標誌的大旗,劉釗表示,“參加活動的客人看到了最美的一面,它也被評為全球最佳公關案例”。Karl Lagerfeld 攜芬迪(Fendi)2008年春夏時裝登上長城,他起用的88位模特中有很多中國模特,很多服裝亦是剛在米蘭時裝周上演繹過的。而LVMH主席Bernard Arnault道出了選擇這個地址的原因,“因為在未來的25年中,這裡將是世界經濟最快的增長點,Fendi希望在這個國家佔有一席之地。”
在回憶了奢侈品行業在中國發展的歷程中,劉釗覺得法國精品協會的非商業活動應該被記住,“協會每年只選一個國家舉辦活動,而且是絕對不重復的”,在2005年,法國精品協會旗下的51家奢侈品公司在上海恒隆廣場舉行奢侈品展──在海外舉行如此規模的展覽,聚集如此眾多的法國名牌,尚屬首次,展覽非常成功。
在採訪的最後,劉釗表示,儘管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呈上升趨勢,這將繼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領域:消費者信心高漲,奢侈品市場將繼續擴大,但始終要關注到,奢侈品並非物質享受以及炫耀性消費,其背後的文化與生活態度值得大多數消費者去投資,而非投資下一個錢包或手錶。
《21世紀》:您當年進入奢侈品行業的原因是什麼?
劉釗:我在1990年加入Dior,當時也不知道奢侈品將會有那麼大的發展,只是因為年輕人喜歡新嘗試。如今,我喜歡做新鮮的事情。
《21世紀》:您如何定義“奢侈”?
劉釗:奢侈是一種生活態度,享受生活的態度。你有這個經濟能力,過得精緻一點,畢竟它是一個消費品。這是一個過程,因為我們是從沒有(奢侈品)開始,你可以自己去感悟。
此外,奢侈品在過去是少數人的消費,如今,越來越大眾化,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以奢侈品活動來説,以往必是在乎所有嘉賓的感受,現在舉辦活動甚至有好幾千人,高級消費者是沒有興趣,什麼是真正的高級品牌,每個品牌有自己的做法,消費者會自己辨識。
《21世紀》:作為一個時尚推手,你如何讓大家體會到奢侈品的魅力?
劉釗:在奢侈品行業中,最難的一點是互相了解,真正感受到對方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起點……這與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有關係。我想自己做的是文化交流,一個橋梁的作用。比如,在餐後,我會把中國的茅臺、文君、五糧液推薦給西方朋友,或者是聽一折15分鐘很美的崑曲,這樣就很好。
《21世紀》: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日益多樣化,甚至有品牌投資了本土設計師、創建全新高端品牌,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劉釗:誰投資並不重要,關鍵是它的經營方式,培育本土品牌以及設計師。其實,中國有好多傳統文化與工藝,由於歷史原因,與現實脫節或者説斷層,現在有機會恢復,結合現代生活,我總覺得這是件好事。
《21世紀》:在您看來,中國這個新興奢侈品市場與成熟市場有哪些差異?
劉釗:差異性之一是消費者的年齡普遍年輕,40歲以下,甚至20多歲,並且,大家買的都是“看得見”的東西,還是很局限性,買有logo的東西。我覺得,香港消費者買得更成熟,並非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費在歐洲來説,其實不光是買産品,還包括服務,豪華酒店、高級美食、看歌劇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