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華網:中國貨幣政策轉向對世界影響積極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2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201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劉歡 王建華 倪元錦)中國3日決定明年貨幣政策基調將由目前的“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北京的經濟分析人士指出,這個重大政策調整將給中國自身和世界帶來雙重積極影響。

  當前,曾遭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中國經濟社會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但是也面臨著國內外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積聚的新挑戰。

  受訪的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基調從實行了兩年多的“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將有利於抵禦通貨膨脹的趨勢,也有助於抑制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負面效應的演化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開會議強調,明年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隨後召開。

  兩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新增信貸量普遍較高,而迄今為止主要發達經濟體仍在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

  “最近幾個月,中國的物價上漲引發擔憂,管理通脹預期已成為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指出。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為年內首次突破4%,並創25個月新高。

  多數分析人士預料,今年11月份CPI將繼續上揚,而明年上半年CPI很可能達到4%以上。

  “目前中國通脹水平上升與供求關係、遊資炒作、輸入性通脹等因素相關,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放的流動性過剩。”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

  他表示,流動性就像水,哪有價值洼地就向哪流,無論是需求拉動、成本推動還是輸入性通脹,沒有過剩的流動性,物價就漲不起來,因此,控制通脹的關鍵就是擰緊貨幣、信貸過量發放的“水龍頭”。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17萬億元,中國貨幣供應規模也接近70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貨幣供應量第一大國。美聯儲上月初宣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導致世界面臨通脹和熱錢涌動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表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後,中國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信貸總量、調整信貸結構,此外,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也要相應作出調整。

  2008年11月初,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宣佈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由“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