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稱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可確保經濟穩定增長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1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沈而默、姚玉潔) 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這是2008年11月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貨幣政策“適度寬鬆”之後,首次回歸“穩健”。

  專家認為,中性定位的穩健貨幣政策有一定的調控空間和彈性:一方面可以為經濟轉型提供足夠的動力和支持,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另一方面,有利於改變目前流動性過剩的現狀,從而緩解通脹壓力。

  實際上,此前中國央行的一系列操作,已經釋放出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信號。今年以來,央行先後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在10月20日啟動3年來首次加息,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央行今年又多次上調央票利率,加大流動性回籠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日前在上海表示,貨幣政策有名義和實際之分,雖然2009年和2010年同樣是“適度寬鬆”,但實際上2010年已經開始轉向。

  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助於緩解當前的通脹壓力。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已經攀高至4.4%,且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調控目標可能性較大。顯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採取的刺激政策需要作出改變,以適應發展方式的轉型,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

  “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是避免成本推進的物價上漲和貨幣供應量增多造成的通脹循環。”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説。

  經濟復蘇強勁,也給穩健的貨幣政策提供了信心。最新公佈的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55.2%,已連續4個月環比上升,連續21個月大於50%,其中生産指數超過58%,表明企業投資生産活躍,經濟擴張超出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已經擺脫危機困擾,但是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依然複雜,仍然存在著下行的風險,中性定位的穩健貨幣政策以及強調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顯示出一定的空間和彈性,這也有助於應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問題。

  專家認為,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時期,猶如在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需要改變車道一樣,在變線的時候保持平穩顯得尤為重要。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是對2009年實際操作中某種程度上的“過度寬鬆”的修正,是放開“油門”減速滑行但不是“踩剎車”。

  “中國還處於高速發展的黃金期,結構調整應該是增量調整而不是存量調整,不能忽視總量穩定增長的意義。降低增速未必就能調結構,調結構需要物質基礎,需要人才資源保障,減量調結構要出問題。”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認為,“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有條件不發展更沒道理。”

  劉元春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正是對貨幣政策回歸提供“對衝”,可以預見,穩健的財政政策在保增長、調結構方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為了配合“十二五”規劃的啟動,財政的支出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由基礎設施更多地轉向民生和經濟結構調整,而價格補貼、社會保障體系以及農業基礎建設等支出都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