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周生生陷身K金門 金飾業驚爆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南都記者 田愛麗 一款“被瘦身”的18K金手鏈,讓金飾行業近期集體“噤若寒蟬”。

  11月,北京工商局曝光了56款不合格黃金飾品名單,儘管每克拉美、瑞景行、百利金、深圳金嘉利以及山寨大牌周大生等知名企業都赫然在列,但仍不及周生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一款18K金手鏈被曝光含金量不達標在全國引起的“蝴蝶效應”。

  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周生生旗下所有K金産品接連下架。上月底,周生生再次發表聲明稱,已委託認可機構對旗下所有18K金進行檢測。而對購買上述 18K白金手鏈以及對其他款18K金非鑲嵌類手鏈存有疑慮的消費者,該公司同樣接受退貨。退貨時間延至12月31日。

  雖然全部18K金産品的銷售額在周生生集團所佔比例不足3%,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卻使周生生股價坐上過山車,一度跌穿鑽石形支撐。近日,這股信任危機繼續向整個行業蔓延,金飾行業是否存在“摻假”潛規則成為爭論的焦點。

  K金被供應商瘦身

  國家標準G B11887-89規定,18K金即黃金佔比75%的貴金屬。周生生被曝光的那款“54860B”型號的18K金手鏈被檢測出的問題,也就是含金量沒有達到75%。

  “通常珠寶商的18K金飾品的原料都是從意大利進口的,那些金鏈一捆捆的就像電線,被運進來後委託生産廠家加工,一條條斷開18寸或16寸長,然後加一個扣上去。”一個在廣東從事珠寶行業10多年的老闆向南都記者表示,像周生生這樣的大公司,進口量較大,可要求對方在原材料上印上自己公司的LO G O,“據我們的經驗,這樣的原料通常不會達不到含量。”

  不過目前國內已有廠家生産K金原料,其號稱意大利工藝中國生産。“黃金價格是透明的,與珠寶飾品相比,黃金飾品本身利潤並不高,毛利在10%左右。”一位證券分析師表示,黃金飾品的商家主要賺取的是款式設計及品牌溢價。而加工環節獲利有限,黃金每克的加工費大約10元,只佔黃金首飾整體售價的千分之幾。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大部分時間在1150美元/盎司上下運行,較去年同期水平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隨著通脹預期加劇,大家預計黃金價格持續攀升。為保值,黃金飾品和金條銷售大幅飆升。“部分金飾企業近年擴張速度較快,為降低成本而改用這種所謂意大利工藝中國生産的K金鏈原料。而受利益驅動,個別生産企業在K金鏈中摻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2005年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曾發現,澆鑄成型的黃金飾品當中,摻加了銥、釕、鈷等金屬。一噸黃金裏面,摻一公斤的其它金屬就能賺幾十萬元。個別企業為此鋌而走險。”

  黃金的加工環節也有可能出現“貨不對板”。上述人士透露,黃金飾品設計後需要倒模批量生産。有些商家有自己的倒模廠,但有些工廠較小,倒模可能外包給其它工廠生産,這期間也有可能發生含金量“縮水”現象。

  檢測盲點可能出現誤判

  但記者採訪中發現,大部分珠寶零售商都否認這種行為是行業潛規則。“一般企業不會主動去做低含金量。我們有時候為了保證在加工過程中的損耗,還會主動要求將18K金的含金量調高到76%。”廣東一家珠寶企業負責人稱。

  記者調查獲悉,18K金等非鑲嵌産品,國家的檢測機構在産品上市之前沒有強行檢測規定,有些企業自檢的、有委託第三方檢測的、也存在根本就沒有進行檢驗的。 “目前檢驗貴金屬的方法主要分無損檢驗和有損檢驗兩種,有損檢驗主要有火試金、ICP等離子光譜儀器檢測等方法,無損檢驗流行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儀器檢測。”上述珠寶企業負責人表示,有損檢測成本太高,只能用於個別抽檢。

  由於檢測標準不統一,珠寶企業在跨省運營中存在很多監管問題。據悉,由於國內檢測機構之間存在利益競爭,往往部分獲得廣東證書的珠寶到了異地卻很難過關。

  小知識貼士

  國家標準G B11887-89規定,每開(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縮寫,常寫作“k”)含金量為 4.166%,18K =184.166%=74.998%(750%)。在理論上100%的金才能稱為24K金,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100%的黃金,所以規定:千足金——— 含金量大於99.9%,足金——— 含金量不小于99%。

  根據産品的需要,18K金另外25%的貴金屬組合後:

  ●18K藍色K金:75%+鐵(適當的)  ●18K黑色K金:75%+濃鐵

  ●18K紫色K金:75%+鉛      ●18K黃色K金:75%+鎳+銀+鋅

  ●18K玫瑰K金:75%+銅+銀+鋅

  ●18K白色K金:75%+銀+鎳+鉑+鋅或75%+鈀,呈略帶青黃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