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證監會穩物價:抑制期市過度投機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編者按]在各方積極調控物價之時,中國證監會也出手維穩。證監會昨日發文稱,將不斷強化期貨市場監管,堅決抑制過度投機,進一步完善交易規則。

  頁面導讀

  證監會出力穩物價:抑制期市過度投機(本頁)

  價格傳導跡象明顯 PMI指數可能高位回落

  價格臨時干預未到“必要時” 發改委促各方正確看待

  拿外資藥“開刀” 17類藥品將大幅降價

  各地採取切實措施穩物價保民生

  “有形之手”頻揮 原材料“漲”聲難續

  證監會嚴打農産品期市過度投機

  食用油巨頭“被招呼”:未來4個月不得漲價

  物價“維穩月”見效 菜價領跌

  證監會出力穩物價:抑制期市過度投機

  ⊙中國證券網記者 馬婧妤

  中國證監會昨日發文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證監會將不斷強化期貨市場監管,堅決抑制過度投機,進一步完善交易規則,滿足相關産業鏈企業在價格劇烈波動中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今年7月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産品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較快上漲,期貨市場價格出現劇烈波動。證監會有關部門認為,雖然期市價格大幅波動帶動了市場規模及成交量的大幅增長,但從目前情況看,期貨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秩序較好,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管理通脹預期、穩定物價的精神,證監會表示,將不斷加強期貨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過度投機,密切關注異常交易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做好市場風險防控工作,確保期貨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同時,將持續推進期貨市場規則制度的修改完善,從包括擴大合約價值、限制投機持倉和方便産業客戶申請套期保值等方面,滿足産業客戶的風險管理訴求,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據了解,國務院通知下發後,證監會已採取多種措施,切實加強農産品期貨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抑制過度投機。

  一是要求各期貨交易所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所有品種的交易保證金,同時適度提高期貨品種的漲跌停板幅度。自11月26日開始將各個期貨品種的交易保證金提高到10% 以上,通過降低期貨交易的杠桿率,抑制過度交易。

  二是自11月29日開始,大幅提高所有期貨品種的日內回轉交易成本,遏制短線頻繁交易。

  三是指導各期貨交易所抓緊出臺關聯賬戶的認定標準,防範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要求各期貨交易所加強監查力量,增加監查工作人員的配備,以應對市場的快速發展,滿足各項監查工作需要。

  五是認真研判市場運行的變化趨勢,要求各期貨交易所擬定進一步的監管措施和風險控制方案。

  六是派出工作組對各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及一線監管工作進行現場督導,對重點地區、重點期貨公司、重點客戶進行現場檢查,對市場違法行為形成震懾力,同時加強與現貨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保證期現貨市場的協調發展。

  下半年以來,證監會連續四次召開會議,要求期貨交易所做好一線監管工作,並下發通知就遏制過度投機、加強市場監管、完善交割制度、確保技術系統安全、防範結算風險等方面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10月,各期貨交易所針對會員和客戶進行電話提示207次,發送市場監查關注函153份、警示函37份;對6件對敲交易進行了處罰;對5件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提交中國證監會稽查局立案調查。

  價格傳導跡象明顯 PMI指數可能高位回落

  “早就不敢接新訂單了,現在以趕前期訂單為主,必要時只能選擇關門。”一家紡織企業內部人士無奈地表示。據記者了解,隨著前期生産要素價格一路飛漲,從上遊到下游的諸多企業眼下均叫苦不迭。

  企業的“苦水”已經有所反映——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營景氣指數(MSCBCI)出現明顯下降,已逼近50的榮枯分界線。

  “這預示著11月份我國採購經理指數(PMI)或將應聲回落,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增長動能可能趨弱。”在業內人士看來,密集的政策以及短期的價格干預可能有助於穩定價格上漲的預期,但不論是農産品還是工業類商品,市場的價格還是由供需決定,價格的管理也需要新的平衡。

  ⊙中國證券網記者 李雁爭 ○編輯 艾家靜

  PMI指數高位回落幾成定局

  按計劃,我國11月份PMI數據將於今日公佈。業界普遍預計這一反應經濟增長動能的先行指標將自10月份54.7的高點回落。

  而作為PMI的先導性指數,MSCBCI指數下滑也預示著11月分PMI會出現高位回落。

  摩根士丹利昨日發佈數據顯示,MSCBCI指數從10月份的67降至11月份的51.1,已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顯加大。目前,MSCBCI指數已經逼近了50的榮枯分界線——與PMI指數一樣,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反之預示經濟衰退。

  “連續兩個月下滑,顯示當前的經濟環境已經給企業經營活動造成了負面影響。”摩根士丹利報告稱。

  另據德意志交易所下屬的全球金融信息機構MNI發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企業總體經營現狀指數自10月份的65.03下降至11月份的64.14。此前,MNI發佈的該項數據與PMI走勢高度一致。

  要素價格飛漲重創下游企業

  進入11月份以來,受通脹預期推動,企業經營成本大幅提升,企業家身上的壓力接踵而至。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指出,企業對未來盈利的預測已經從10月的謹慎樂觀轉為相對平衡;而對利潤空間的擴大,業務規模的增長,企業家的預期已經變得“不那麼樂觀”。

  以吸納就業較多的行業——紡織業為例,在棉花價格飛漲的壓力尚未完全化解的情況下,11月份化纖價格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漲勢。據統計,11月4日—9日,滌絲價格在僅僅5天之內就從18150元/噸漲至22400元/噸,漲幅達4250元/噸。而在今年産銷兩旺的7月份,滌絲的月度漲幅也只有1000-2000元/噸。

  如此漲勢已經突破了下游面料廠商承受極限。吳江某紡織廠表示,儘管企業選擇了上調面料價格轉移壓力。但由於傳導過程緩慢,目前面料價格的漲幅仍明顯低於成本漲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脹預期的刺激下,企業人力成本的上漲壓力也與日俱增。一家紡織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早就不敢接單了,以趕前期單子為主,必要時只能選擇關門。”

  上遊企業為價格急跌做準備

  據記者了解,在紡織企業艱難度日的同時,上遊化纖企業的心情也不輕鬆。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鄭植藝表示,此次化纖主要産品價格上升空間“大大超出預期”,表面上看是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但明顯帶有棉花炒作造成其價格虛高的惡性因素。他認為,急漲之後有急跌,“2008年9至10月金融危機衝擊下曾經出現過的,紡織化纖整個市場價格嚴重紊亂的現象可能再次出現,值得企業高度關注。”

  為此,化纖工業協會建議企業做好價格急跌的準備,包括減少原料和産品庫存、備足現金流,如在目前利潤較好情況下企業可預提一些虧損準備金等。

  “目前化纖企業基本沒有躉貨待漲的心態,庫存普遍較低。”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

  價格臨時干預未到“必要時” 發改委促各方正確看待

  ⊙中國證券網記者 吳婷 梁敏 ○編輯 艾家靜

  “目前還沒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即使在必要時採取價格臨時干預措施,也不會改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定價的自主權。”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希望社會各方面正確看待價格臨時干預措施,積極支持政府為抑制價格上漲較快勢頭所開展的各項工作。

  發改委指出,近期經過各方面的積極努力,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還沒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稱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産資料可以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對價格臨時干預措施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理解。發改委進一步解釋稱,我們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另外,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是有法律依據的:我國《價格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當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部分價格採取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規定限價、實行提價申報制度和調價備案制度等干預措施。

  發改委補充表示,即使在必要時採取價格臨時干預措施,也不會改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定價的自主權,不會影響企業的一般生産經營活動,更不是向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回歸。“同時,這種干預措施也只是暫時性、輔助性的。”

  新世紀以來,針對2003年“非典”時期部分中藥材和消毒用品價格暴漲,以及2008年初少數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過快上漲,中央政府曾先後兩次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對穩定市場價格發揮了重要作用。

  拿外資藥“開刀” 17類藥品將大幅降價

  ⊙中國證券網記者 宦璐 吳婷 ○編輯 艾家靜

  從12月12日起,頭孢曲松等涉及抗生素、心腦血管疾病的十七大類藥品(均為外資單獨定價品種)將下調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達19%。

  調控密集

  眼下,國家發改委干預物價的力度和節奏沒有絲毫減緩跡象。

  11月30日,發改委公佈第一批藥品降價政策。調價範圍包括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的藥品,涉及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十七大類藥品。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19%,預計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近20億元。

  發改委表示,一些常用藥品零售價格水平明顯下調,群眾將切實感受到實際價格的降低。如,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産的卡托普利(商品名:開博通,12.5mg*20片)價格從34元降到22.10元,降幅為35%;羅氏公司生産的頭孢曲松(商品名:羅氏芬,1g注射劑)價格從93.80元降到65.70元,降幅為30%。

  發改委透露,下一步,將根據有關藥品成本及市場供求變化,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藥品價格,以進一步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據本報記者調查,第二批降價品種有望在今年春節前對外公佈。

  劍指外資

  “此次降價主要針對外資常見藥品的單獨定價品種,並未涉及國內企業單獨定價的品種,對國內企業總體影響偏正面。”一位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外資藥一般具有單獨定價資格。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單獨定價品種的價格調整是發改委計劃內的工作。這次先降外資企業的産品,國産單獨定價藥品價格會在下一年度招標中逐步調整。”

  抗生素制藥公司相關人士也表示,此次降價主要體現在外資醫藥流通環節,對藥企的出廠批發價暫無影響。

  在廣發證券研究員葛錚看來,目前醫藥行業保持穩健增長,截至今年9月底,醫藥製造業累積實現銷售7960.7 億元,同比增長25.3%,預計全年增幅達24.9%。“目前醫藥行業的估值溢價率處於歷史高位。從中短期來看,多種因素將促使醫藥行業內部發生結構性變化。《關於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結構調整目標和措施,重點內容是扶持創新及技術提升、推進並購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葛崢表示看好行業的長遠發展前景。

  通脹仍憂

  基於與日俱增的通脹預期壓力,11月中旬至今,發改委頻頻發文劍指物價。繼7月、8月、9月、10月我國CPI連創新高之後,有關專家預計11月CPI將再次刷新紀錄。

  據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測算,從11月前3周的食用農産品價格來看,豬肉批發價、雞蛋零售價、蔬菜批發價、水産品批發價同比上漲分別為13.9%、16.2%、45.8%、15.9%。預計11月份CPI食品分項同比上漲12.0%,綜合考慮CPI在4.7%附近。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李懷軍更預計,11月份CPI 同比上漲4.9%。

  此前,發改委已發文要求審慎出臺政府調價項目,這意味著全國資源産品價格改革暫時被擱置。

  各地採取切實措施穩物價保民生

  ⊙中國證券網記者 吳婷 梁敏 ○編輯 艾家靜

  記者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近日各地積極行動,從發展生産保障供應、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減負清費、加強價格調控監管等四方面採取切實措施穩物價保民生。

  在發展生産保障供應方面,各地均對完善和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提出了要求和部署,並制訂了相應的市場保供措施。

  在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方面,各地陸續出臺了對優撫對象、城鎮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等發放臨時生活補貼措施,標準在每人每月10元—30元不等。各地還積極探索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江蘇、浙江等已建立機制的省份也已適時提高了相應的保障標準。

  在減負清費方面,各省均按照國務院通知要求,完善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將免收鮮活農産品通行費範圍擴大到所有收費公路,並新增了馬鈴薯、甘薯、鮮玉米、鮮花生等四個品種。

  在加強價格調控監管方面,各地均提出要把握好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時機和力度,審慎出臺政府調價項目。設立價格調節基金的省份,積極運用價格調節基金扶持蔬菜等農業生産、補貼低收入群體生活。

  “有形之手”頻揮 原材料“漲”聲難續

  ⊙中國證券網記者 于祥明 ○編輯 艾家靜

  在穩定居民主要消費品價格之後,“有形之手”開始觸及前期狂飆的生産材料價格。

  多地出手干預水泥價格

  由於限電和煤炭等生産材料成本上漲,目前多地水泥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並有繼續上攻之勢。日前,海南、福建等地方政府陸續出臺臨時性干預措施。

  就在上周,海南物價部門發文,決定對本省水泥價格實施臨時干預。“以目前平均出廠價為基價,即42.5強度袋裝水泥出廠價海口地區為520元∕噸,三亞地區為535元∕噸;海口、三亞兩地42.5強度散裝水泥基價為較當地42.5強度袋裝水泥出廠價低20元∕噸;32.5強度袋裝水泥出廠價海口地區為480元∕噸,三亞地區為495元∕噸。”海南省要求,本省各水泥生産企業水泥出廠價高於上述所列基價標準的,要于調價出臺前5日內報省物價局審批,未經批准,生産企業不得提價。並且,文件還規定,海南省外調入水泥以上島成本價為基價,扣除物流成本後各銷售環節最高進銷差價率不得超過10%。

  無獨有偶,福建省物價局本週也發出通知,自12月1日起實行水泥出廠最高限價管理。根據規定,福建省內所有水泥廠生産的水泥出廠價格不得高於本廠2010年11月上旬的加權平均出廠價格水平。

  週期性産品價格必然回落

  有形之手正在大行其道。在不久之前面對煤價創下今年新高,也曾傳出限價風聲,只是隨後市場又趨向平穩,傳聞才告一段落。此外,為穩定市場,部分城市還推遲了天然氣價上漲的時間表。記者注意到,在穩定居民主要消費品價格之後,有形之手開始觸及生産材料,而週期性強的産品價格上漲,必然會在干預之下趨於平穩。

  “今年確實很多地方水泥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不過考慮到今年限電的特殊性,預計明年水泥價格不會持續,而是會隨‘限電令’的解除而應聲下降。”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劉作毅説。對於週期性較強的煤炭産業來説同樣如此。

  “儘管目前煤炭價格是創了今年高點,但卻隱存著産能過剩的風險,隨著冬季旺盛需求回落,明年煤炭必然會有回調。”煤炭運銷協會一位權威人士向記者如是説。

  證監會嚴打農産品期市過度投機

  各期貨品種交易保證金提高到10%以上,適度提高漲跌停板幅度;大幅提高日內回轉交易成本□派出工作組進行一線監管督導;10月份對5期貨市場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近期下發後,中國證監會黨委高度重視,立即召開期貨交易所主要負責人開會,採取六項措施,切實加強農産品期貨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抑制過度投機。

  一是要求各期貨交易所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所有品種的交易保證金,同時適度提高期貨品種的漲跌停板幅度。11月26日將各個期貨品種的交易保證金提高到10%以上,通過降低期貨交易的杠桿率,抑制過度交易。

  二是自11月29日開始,大幅提高所有期貨品種的日內回轉交易成本,遏制短線頻繁交易。

  三是指導各期貨交易所抓緊出臺關聯賬戶的認定標準,防範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要求各期貨交易所加強監察力量,增加監察工作人員的配備,以應對市場的快速發展,滿足各項監查工作需要。

  五是認真研判市場運行的變化趨勢,要求各期貨交易所擬定進一步的監管措施和風險控制方案。

  六是派出工作組對各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及一線監管工作進行現場督導,對重點地區、重點期貨公司、重點客戶進行現場檢查,對市場違法行為形成震懾力。同時加強與現貨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保證期現貨市場的協調發展。

  據了解,7月份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産品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期貨市場價格跟隨現貨市場也出現了劇烈波動。

  為此,中國證監會強化期貨市場監管,同時進一步完善交易規則,滿足相關産業鏈企業在價格劇烈波動中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雖然期貨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帶動了市場規模及成交量的大幅增長,但從目前情況看,期貨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秩序較好,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大宗商品的普漲,中國證監會審時度勢,加強了市場運行的監測監控力度,對各類異常交易行為採取果斷措施,對違法違規交易予以堅決打擊,切實維護市場“三公”原則。

  首先是遏制過度投機氛圍,規範異常交易行為。證監會于7月29日統一指導並要求各期貨交易所發佈了《期貨市場異常交易監控指引》,確定了異常交易類型,統一了量化認定標準,明確了處理程序。指引實施以來,期貨市場頻繁報撤等異常交易行為已大幅減少。

  其次,強化對程序化交易的監管。于9月7日向各期貨交易所下發《關於程序化交易的認定及相關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市場的程序化交易進行報備,並採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防範程序化交易對市場帶來負面作用。

  第三,督導各期貨交易所加強市場一線監管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下半年以來,證監會連續四次召開會議,要求期貨交易所做好一線監管工作,並於11月15日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風險防範和監管工作的通知》,就遏制過度投機、加強市場監管、完善交割制度、確保技術系統安全、防範結算風險等方面工作提出了九項具體要求,並派出了巡視組到交易所進行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各交易所認真貫徹證監會的決策部署,強化一線監管。以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10月為例,各期貨交易所針對會員和客戶進行電話提示207次,發送市場監查關注函153份、警示函37份;對6件對敲交易進行了處罰;將5起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提交證監會稽查局立案調查。

  據介紹,期貨市場作為風險管理的專業化市場,每次宏觀經濟變化都會突顯其規避價格風險作用。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期貨市場作為場內衍生品市場,因其規則透明、監管嚴格而在危機中對風險防範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各國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內上市期貨品種相關的現貨企業積極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價格波動對生産經營産生的影響,促進了相關産業的健康發展。

  為使期貨市場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證監會在充分考慮現貨市場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將持續推進期貨市場規則制度的修改完善,具體表現在擴大合約價值、限制投機持倉和方便産業客戶申請套期保值等方面,滿足産業客戶的風險管理訴求,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管理通脹預期、穩定物價的精神,服務並服從於國家宏觀調控大局,不斷加強期貨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過度投機,密切關注異常交易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切實做好市場風險的防控工作,確保期貨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證券時報)

  食用油巨頭“被招呼”:未來4個月不得漲價

  在物價調控的節骨眼上,國內糧油行業的幾家龍頭企業,接到了有關部門的“招呼”。

  拋儲、“國16條”、發改委連日公告……在一系列重磅調控之下,多種農産品(000061)價格日前開始回落或趨於穩定。而對消費者來説,最大的好消息之一是,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將穩定在目前水平。

  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周國家發改委召集的一次座談會上,相關部門已經明確指示與會的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明年3月的全國“兩會”之前,小包裝食用油價格不再上調,而這個非正式的通知也得到了與會企業的支持。

  相關企業收到“招呼”

  按前述知情人士的説法,與會的企業包括益海嘉裏、中糧、九三等4家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其中,僅中糧和益海嘉裏兩家企業已佔據了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份額的一半左右。

  據悉,相關部門給與會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既保證供應,同時還要保證價格穩定,“上漲肯定是不被允許的。”

  在此之前,食用油價格已連續上漲了1個多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0月1日~10日,5L桶裝的大豆油價格為48.92元,至11月11日~20日已漲至56.99元,漲幅為17%。

  此次食用油終端價格集體上調源於原料成本的提升。一級散裝豆油的價格從7月初的7250元/噸漲至11月的每噸萬元以上,漲幅超過30%。據了解,10月份,企業每精煉一噸油要承受近2000元的虧損。

  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只是我國近期遭遇的通脹壓力的一部分。包括棉花、糖等産品的價格在最近兩個月中都大幅上漲,並一起推動我國10月份CPI達到4.4%的峰值。一些經濟學家預測,如果物價形勢得不到控制,11月份的CPI甚至可能超過5%。

  這引起了中央層面的高度關注。11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物價問題,並隨後頒布了“國16條”,明確提出政府可在必要時採取臨時價格干預的措施。

  短期價格保持穩定

  不過,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室主任劉霞輝表示,相關物價調控部門和企業 “私下打招呼”屬於一種非正式的價格干預,而非“臨時價格干預”,後者會有正式的文件發佈。

  “雖然不是正式的限價政策,但企業通常都會配合政府工作。比如,必須漲價的,可以少漲一些;能延後的,先不漲價。”劉霞輝認為,在特殊時期,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也是應該的。

  就在26日,發改委發表了五論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希望糧油和成品油相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配合政府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

  包括益海、中糧在內的企業拒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有關前述座談會的信息,但都對政府的價格調控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儘管只是非正式“打招呼”,但沒有人會懷疑其效果。接受記者採訪的企業和分析人士都認為,在未來的幾個月,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將保持穩定。

  “至少到明年‘兩會’前應該是會保持穩定的。至於再往後的價格形勢,可能就得根據相關市場行情具體判斷了,關鍵是原料價格能否穩得住。”一位企業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

  成本壓力考驗企業

  如果按照目前的原料成本計算,雖然利潤很有限,小包裝食用油企業尚可維持生産,但若再出現此前11000元/噸的原料價格高位,就吃不消了。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油脂分析師陳麗娜表示,在國家的密集調控下,散裝豆油價格已經回落到每噸萬元以下,但預計在今年底前後,仍有突破萬元的可能。

  “因為終端零售價相對穩定,如果原料一致漲價,在散裝油到小包裝油這一加工環節,企業可能會出現虧損。”和上述企業人士的觀點一致,陳麗娜也認為,散裝豆油“11000元/噸”的價位將是企業盈虧的分界點。

  從已經出臺的政策來看,國家也未完全置企業利益於不顧。為了解決企業的原料供應問題,自10月底開始,國家先後兩次拋售儲備植物油。此外,30萬噸大豆也將於本週五加入“拋儲大軍”。

  在上周國家第二次拋售儲備植物油時,特別提出參與競拍的企業必須由各地糧食局推薦,但中糧、中紡、益海這3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直接入選。

  對此,來自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業內人士都表示認可,“企業和政府將共同承擔責任,大家共度難關才有可能戰勝通脹。”(每日經濟新聞)

  物價“維穩月”見效 菜價領跌

  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穩定物價舉措貫穿著剛過去的11月。

  按照新發佈的“國十六條”(《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的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在11月底前將貫徹落實通知的情況報告國務院。

  目前,國務院督查組已經趕赴各地了解落實進展。

  在政策密集調控下,農産品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期貨現貨價格聯袂快速回調。其中,各地蔬菜價格大有領跌之勢。

  蔬菜批發價降幅擴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各地均已推出物價調控舉措。不過,由於時間緊張,一些地方出臺的系列政策還在因地制宜地進行補充和完善。

  “這幾天所有領導都下到市場去檢查價格的具體情況了。”大連市物價局綜合處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到“國十六條”發佈,過去的幾週是物價調控的“攻堅期”。

  而從11月29日至1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商務部、民政部、工商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組成6個國務院督查組,相繼赴18個省、區、市督促檢查工作。其他5個督查組由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民政部和工商總局&&。

  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創25個月新高。食品價格“貢獻率”為74%,其中蔬菜價格漲了31%。

  穩定蔬菜價格是各地的一大發力點。上海推出的穩定物價“十二條”後,“一元菜”重現市場。昨天,上海江楊農産品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青菜批發價格比10天前下降了近30%,降至每公斤0.9元左右。目前,上海主要蔬菜價格止漲下跌態勢明顯。

  根據國家發改委近日公佈的各地物價信息,昆明市目前設立蔬菜直銷點43個,並計劃年內在全市設300個蔬菜直銷點。由於直銷點蔬菜價格較低,帶動了周邊農貿市場蔬菜價格的下降。

  此前,福州、蘇州等地也推出了新舉措。

  商務部29日公佈的數據則顯示,與前一週相比,上周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下降2.6%,降幅擴大1.8個百分點。

  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調

  降價的不只是蔬菜。

  昨天,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依然延續下挫的行情。短短半個月時間,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坐了一回“過山車”,整體回調幅度超過10%,基本已回到10月中旬的水平。包括棉花、白糖以及橡膠等品種的價格都較前期的高點跌幅超過千元,回調幅度最大的棉花、橡膠兩大品種每噸下挫幅度一度超過8000元。

  現貨市場也與期貨市場同步下挫,主要農産品價格不同程度回調,尤其是前期遊資介入炒作的部分品種,價格回落幅度明顯,大蒜、生薑以及白糖等快速拉漲的産品價格都出現了連續的下跌。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昨天發佈研究報告稱,根據農業部及商務部監測的數據,11月份以來,國內食品價格總體仍處於上漲過程中,但從下半月開始,在國家持續出臺的物價調控措施作用下,食品價格漲幅放緩,蔬菜價格開始出現回落。

  但交通銀行認為,由於通貨膨脹預期形成之後,物價會有一定的上漲的慣性,預計11月份CPI同比增幅為4.7%左右,再次創出年內新高。

  報告同時指出,考慮到12月份由於正翹尾因素消失,加上近期各地陸續出臺控制物價上漲的相關措施開始發揮作用,預計12月份CPI同比漲幅會有所回落,全年CPI漲幅可能達到3.2%左右。(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