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牛市突遭“寒流” 多空博弈正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30日 1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與理財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一直漲勢如虹的大宗商品,突遭大面積跌停。四大矛盾之間的消長關係,將決定未來商品價格。業內人士預計,年底前,利多因素將再次佔據上風。

  11月中旬,期貨市場風雲突變,本來漲勢如虹的大宗商品,連續出現大面積跌停,市場人氣在一夜之間逆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多數品种經過連續大幅上漲後,自身調整的願望愈發強烈,而恰逢此時,為對抗通脹,持續出臺的貨幣緊縮政策和行政干預措施,引燃了調整的導火索。由於中國因素的影響力已經很大,國際商品期貨在本輪大跌中,選擇了與中國同步,這就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空頭氣氛。

  市場人士對後市的看法,分歧明顯加大。本輪商品價格的暴跌,到底是長期牛市中表現較為激烈的正常回調,還是牛市結束的信號?要認清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對主要矛盾入手。

  一是行政干預的利空與貨幣供應依舊寬鬆的矛盾。國內10月份CPI達到4.4%,由於擔心通脹加速,政府採取了行政干預措施,包括加大拋儲力度,打擊囤積投機商等,同時連續提高準備金率,並有加息的舉措,可以説這些是短期內最強的利空。但因為貨幣政策的滯後性,上述舉措不會立刻改變市場寬裕的流動性。也就是説,利空的衝擊過後,商品價格依舊存在上漲動力。

  二是人民幣升值對商品的利空與熱錢流入産生的利多之間的矛盾。人民幣升值對商品的直接表現是內外盤相關商品的比價走低,但它又會進一步引發熱錢的流入,令各類資産和商品價格上漲。從目前情況來看,後者的力量要強些。

  三是中國收縮銀根與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實施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之間的矛盾。中國國內通脹水平高企,提出了收縮流動性的要求,危機後的復蘇程度較好,也給收縮銀根提供了操作空間,否則在抑制通脹和降低失業率之間作選擇的難度會增大。而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經濟復蘇和通脹水平較低,有空間和動力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這些國家提供的廉價貨幣流向新興經濟體,將推高物價。

  四是全球經濟仍虛弱,部分商品産能過剩與投機力量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過後,主要經濟體的恢復程度一直較差,造成部分商品産能過剩,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商品價格的整體上漲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背後投機力量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投機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仍來自寬鬆的流動性,動機既有資本的逐利性,也有資本所有者被迫採取措施來對抗購買力下降的要求。

  上述四點矛盾之間的消長關係,是決定未來商品總體價格水平方向的主要因素。根據事件的發展,有如下判斷:中國採取的措施,若沒有歐洲、美國、日本等國收縮流動性予以配合,其作用將在年底前消退,利多因素將再次佔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