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糖價坐上過山車遊資繼續對食糖“虎視眈眈”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30日 08: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據新華社南寧11月29日電 隨著新榨季的到來,國內糖價11月以來走出了一波“過山車”行情,食糖噸價在短短十多天內下跌千元。

  11月8日,食糖主産區廣西首批新糖上市,報出7600元每噸的高價,比舊糖7350元到7400元每噸的報價要高。而與2009到2010榨季第一批新糖4350元每噸的報價相比,新榨季新糖報價足足提高了3250元,漲幅高達74.7%。

  此後,隨著新糖入市量增加,糖價迅速跳水,各食糖主産區報價相繼跌破7000元每噸。

  在新榨季新糖上市供給增加、流動性收緊、調控物價“組合拳”出擊的背景下,國內食糖期貨、現貨價格均迅速出現大“跳水”,全國主要産糖區新糖價格十天之內下跌近千元。

  目前,廣西糖廠漸入壓榨高峰期,廣東糖廠也于11月25日開榨,新糖上市量增多。

  多家制糖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新糖逐漸上市,食糖市場供需偏緊情況將有所緩解,糖價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國儲糖的售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方對當前糖價的判斷。22日,中央第二批儲備糖拋售,總量22萬噸,拍賣最高價6260元每噸,最低價5650元每噸,均價6086.45元每噸。

  就在一個月之前的10月22日,新榨季第一批國産白砂糖平均成交價格約為6680.56元每噸。短短一個月內,每噸拍賣價格回落680元。

  高糖價時代或來臨

  糖價的回落,使得各方看弱年底前的糖價走勢,遊資現暫時離場跡象。然而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由於食糖供需缺口的存在,加之遊資“游離”在食糖外圍,食糖遭受的“內憂外困”局面決定了遠期糖價依舊有走強的可能。

  根據11月1日桂林糖會透露出的消息,2010到2011榨季全國食糖産量預計約為1200萬噸,以國內食糖消費量為1400萬噸預計,尚缺口200萬噸。

  國際糖市供需偏緊也給國內糖價帶來壓力。路易達孚北京公司糖業部趙亞林認為,由於國際上食糖減産國家較多,且全球庫存偏低,需求還是比較旺盛。此外,巴西産量不及預期,大産糖國也多減産,中國還需大量進口,糖市未來基本面看漲。

  有專家分析,經過幾年減産,中國庫存偏低,一旦中國補庫,就有可能拉高國際國內糖價。

  新華社記者了解到,目前高盛、嘉吉等國際投資機構雖然短期看弱糖價,但長期依舊看多。浙江一名炒家告訴新華社記者,近兩個月內,國內糖價出現強勢大漲的可能性較小,但一般來説,6至9月為用糖高峰,屆時中國也有可能大規模補庫,國際國內糖價都有再次上漲可能。

  此外,成本推高糖價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2010到2011榨季,廣西將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由上榨季的260元每噸提高到350元每噸。業內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按350元每噸的收購價標準,廣西糖業企業制糖成本為4100元到4250元每噸。若糖價進一步走高,由於糖業獨有的“糖蔗聯動”機制,甘蔗收購價還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一些業內人士稱,排除目前通脹因素,再考慮到中國食糖生産當前面臨的情況,未來糖價維持在6000元每噸較為合理。

  種甘蔗每畝收益僅430元

  新華社記者採訪的多位糖業界專家認為,此輪糖價上漲,固然有遊資炒作推波助瀾,但“蒼蠅不叮無縫蛋”,國內食糖供給偏緊才是根本原因。

  此輪糖價上漲過程中,很多人將食糖增産的希望寄託在甘蔗種植面積的增加上。但業界人士認為,在城鎮化背景下,單純依靠種植面積的增加來提高産量已不可行。

  新華社記者在廣西、雲南等食糖主産區採訪發現,持“種甘蔗並不掙錢”觀點的蔗農不在少數。廣西糖網的調研數據顯示,廣西農民種植甘蔗的每畝收益只有430元左右,而種植花生、玉米等的每畝收益可達1090元、920元左右。

  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公司原副總經理陸益棟説,國內甘蔗種植成本偏高,而甘蔗成本佔食糖成本超過50%,導致食糖生産“致命的薄弱”。

  目前,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多達1500多萬畝,但科技含量低,導致食糖生産效率偏低。

  蔗區大多處於貧困落後地區,土地貧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甘蔗産量。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説,目前廣西蔗農每畝的肥料成本就高達500元到600元,施肥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此外,不少蔗區水利設施依舊薄弱,甘蔗種植受到掣肘。新華社記者近日在廣西崇左等地的蔗區看到,目前甘蔗種植基本還是“靠天吃飯”,畝産不過4到5噸,而深耕淺種、採用滴灌技術的蔗田畝産可達8到10噸。

  甘蔗種植機械水平偏低使得人力成本上升對蔗農收入的影響頗明顯。新華社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砍蔗費用每畝就高達100多元。與此相對應的,甘蔗收割機研製三十年未有突破,日本産的收割機售價高達30多萬元,成為國內制糖企業“無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