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7日 2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張維迎
在科學研究裏,有一個詞叫科學史的輝格主義。什麼意思呢?科學總是進步的,今天的比昨天的好,晚來的比早來的好。但我們看一下歷史,這不成立,即使在自然科學界也不成立。比如説,一般人通常認為,哥白尼最早提出日心説,其實不是。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就提出日心説,認為地球圍繞太陽作圓周運動,但大家認為他錯了,托勒密的地心説統治人類思想1800多年,直到哥白尼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日心説才得到確立。經濟學有類似的情況,就像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的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轉軌,特別是最近非常強調的增長模式的轉變,有很多人關心和討論。這裡比較一下,從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理論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有什麼不一樣。
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經濟學家應該關注財富增長和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從何而來?生産率的提高。生産率的提高來自技術進步和創新。技術進步和創新依賴於勞動分工。因為分工,才有專業化,才有熟練程度的提高和專心致志的研發,最終才有發明創造。分工深度由市場交易的規模決定。市場規模的擴大,導致分工提升,導致技術進步,導致經濟發展,又進一步通過收入水平的提高擴大市場規模,如此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從這個模型理解中國這30年的變化,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利用市場,擴大市場的規模。當我們由封閉走向開放,利用全球市場,發揮中國在國際分工的優勢,就取得了發展和進步。未來中國發展的潛力,仍然是利用市場,擴大市場的規模。我們過去利用國際市場比較成功,但是國內市場開發做得不夠,做內貿比做外貿還難。其實,中國國內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0%,GDP已成為世界第二,許多省的經濟總量已超過許多中等國家,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加起來本身就是一個全球。未來怎樣開發國內市場,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
遺憾的是,由於凱恩斯理論的影響,我們形成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公式是:GDP=消費+投資+凈出口 (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寫上政府部分)。依據這個公式,GDP怎麼增長呢?用現在流行的説法,經濟增長有 “三駕馬車”,這駕跑不動了讓那駕跑。出口不行了,靠投資,像去年,政府大規模增加投資。現在投資太多不行了,靠什麼?消費。這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經濟增長模式。
亞當斯密的思想是微觀經濟學的概念,凱恩斯理論是宏觀經濟學概念,從兩者理解未來經濟轉型,政策含義是不一樣的。
從亞當斯密的理論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需要的是開發國內市場,由企業家創造新的産品、滿足市場需求,這是企業家的職能。從凱恩斯理論來看,經濟增長要靠增加內需,特別是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變成了政府的職能。打個比方,如果需求不足了,凱恩斯理論的建議是由政府補貼或增加貨幣量,刺激大家多買電腦,原來一個人1台電腦,現在讓你買2台 (或者讓原來的電腦提前退休);但從亞當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就是通過生産質量更高、價格更低的新産品,開拓新的市場。像蘋果公司生産的IPAD受到大家的歡迎,才是真正的增加需求。
也就是説,從亞當斯密的角度看,增加需求意味著開發市場,必須靠企業家創新。企業家創新靠什麼?激勵機制。特別是有可靠的産權保護、較低的交易成本和創新才能有合理的回報。而從凱恩斯的角度講,增加需求靠的不是創新,而是依靠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是,當企業家發現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很容易賣掉産品、而産權保護並不可靠的時候,沒有人有積極性認真搞創新,因為創新是長期持續和承擔風險的行動。
再看投資。從亞當斯密的角度看,投資是為了提高未來生産率,今天放棄100塊錢,是看未來能不能帶來110、120塊錢的回報。投資本身是為了提升效率,如果不能提升效率,投資就沒有意義。如果投資是有效率的,儲蓄率高不僅不是件壞事,而且是經濟發展必須的。但從凱恩斯主義的角度看,投資就是為了增加需求,無論有沒有效率,只要增加投資,就能擴大需求,就可以創造GDP。這樣一來,凱恩斯主義政策推動的經濟增長,不僅效率不高,反而經常是浪費。GDP增加了,但真正的財富並沒有增加!
再看貿易政策。根據亞當斯密的觀點,市場規模越大,分工越細,創新越多,經濟發展越快。所以,好的貿易政策就是降低貿易壁壘,擴大市場自由,反對貿易保護。但是從凱恩斯主義的角度看,只有凈出口可以增加需求從而增加GDP。比方説,一個國家一年出口100億美元,進口90億美元,凈出口10億美元,這駕 “馬車”對GDP增長的貢獻是正的;另一個國家,出口1000億美元,進口1001億美元,算出來發現凈出口是負的,國際貿易不僅沒有增加GDP,反而減少了GDP。太荒唐了。所以,信奉凱恩斯理論,一定會導致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因為只有少進口、多出口才能增加GDP。從亞當斯密的角度看,這完全是錯的。
再看所有制結構。經濟發展靠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用凱恩斯的理論去看,不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只要能增加需求就好。在産權改革與法治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增加總需求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國有企業投資。在去年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中,大量貸款都給了國有企業,確實,由於投資增加,速度上去了。但從亞當斯密的角度看,這樣做,對經濟持續增長沒有積極意義,反而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一方面,國有企業缺乏創新的動力;另一方面,從增加消費的角度看,如果説國有企業佔經濟的比重那麼大——現在仍然在35%以上,國內市場是沒有辦法開發的。過去十幾年,特別是過去幾年,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不斷萎縮,增加的GDP不能真正變成老百姓的購買力。這種情況下,談什麼經濟轉型呢?
經濟學家都知道,凱恩斯主義關心短期問題,不關心長期問題。政府怎麼能不關心短期問題呢?這是凱恩斯主義者的自我安慰。我們要追問,如果一項政策給這個國家的長期發展帶來傷害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堅持這樣的政策?唯一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考慮。政治家一般只考慮短期的事情,不考慮長期的事情,凱恩斯主義也就適合只考慮短期利益的政治家使用。
不幸的是, “短期”有時候太短,來不及逃的時候問題就發生了。僅僅一年前,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都在關心怎麼樣提高總需求,手忙腳亂地用各種各樣的刺激政策,增發貨幣,增加貸款,降低利率,擴大投資,發放政府補貼等等,遏制通貨收縮。但最近,國務院剛開完會,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通貨膨脹。甚至提出,必要的時候要用行政手段穩定物價,實際上説白了,就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價格管制。
現在看來,為了把經濟增長提高到8%,我們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通貨膨脹的代價,還有國有企業規模擴大的代價,還有體制改革可能倒退的代價。所以我再次呼籲,回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回到亞當斯密的市場理念,放棄凱恩斯主義的短期政策。中國經濟不能再任由凱恩斯主義忽悠了。
(作者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本文根據作者2010年11月20日在 “中國經濟學家年度論壇暨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整理,已經作者審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