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外資保險公司大幅降低了他們對2010以及今後三年市場份額增長的期望值。
參與普華永道2010年《外資保險公司中國》調查的31家外資保險公司中,壽險公司預計外資市場份額到2013年將保持目前5%的水平,而財險和意外險公司在未來三年的份額預計也將停留在目前1%左右。
11月25日,普華永道中國保險業主管合夥人林同文表示:“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試圖拉升業績,增加市場份額,但是並沒有成功。成熟的本土保險公司和正在各地積極拓展的小型保險公司與外資險企可謂勢均力敵。這種激烈的競爭局面導致一些外資合夥人開始考慮稀釋他們的持股,並將運營機制本土化。”
銀行成新敵
許多外資保險公司人士認為,銀行介入保險業是除監管變化外,保險業變化最大的驅動力。隨著越來越多銀行進入保險領域,外資保險公司對銀行保險業發展方向表示憂慮。有一些公司正在重新評估其分銷渠道,另外一些則希望通過發展與銀行的合作夥伴關係駕馭銀行保險的大潮。
2009年11月,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管理辦法,規定每家商業銀行只能投資一家保險公司,原則上應選擇現有保險公司。擬投資保險公司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保證在扣除擬投資額後符合監管標準。北京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成為首批試點銀行。
目前,交通銀行入股中保康聯62.5%的股份,更名交銀康聯;北京銀行入股首創安泰人壽50%的股份,更名中荷人壽;建設銀行入股太平洋安泰人壽50%的股份;工商銀行入股金盛人壽60%的股份,更名工銀安盛人壽。2010年5月,交銀康聯增資3億元,註冊資本增至5億元。2010年9月,中荷人壽增資4億元,註冊資本增至13億元。
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保險渠道仍由銀行主導,銀保業務佔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而外資保險公司銀保業務比重則更高,有的甚至達90%。
“外資保險公司擔心,隨著銀行有了自己的保險公司,是否還可以繼續做他們的渠道。”林同文稱。
在外資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中,保持保費增長排在首位。在壽險領域,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可能使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以及産品組合産生新的排列。“外資保險公司看重保費,因此可能不會大力推不能計為保費的産品,萬能投連的發展受到影響。”林同文稱。在産險領域,隨著市場日趨規範,外資保險公司熱切期待能開放車險市場。
在客戶數量方面,19家壽險公司預測至2013年個人保險客戶數量將翻倍,達到1580萬,8家財産和意外險公司預測個人保險客戶數量有約13%的增長,達到29.9萬。
人才短缺是最大短板
根據調查,人才短缺是外資保險公司最擔憂的問題。在人力資源方面,26家公司表示會增加工資,增加幅度在6%至10%。調查預測員工的流轉率恢復到經濟危機前水平。9家受訪公司預測在20%以上,19家在20%以下,其中5家在10%以下。
隨著經濟危機過去,企業招聘及培養有能力的員工的願望更為強烈。21家壽險公司預測至2013年員工增長60%,代理商數量增長134%,超過25萬家。財産及意外險公司預測至2013年員工增長37%,代理商數量增長75%,超過2000家。公司需求最強烈的是銷售人員,而法律合規人員則從2009年需求度第12位上升到第3位,體現了公司對不斷擴展的監管構架的重視。
在競爭力及定位方面,外資保險公司認為本土公司是最大的威脅。有10家公司預測由於並購,外資保險公司數量將減少。但仍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外資保險公司數量將有平緩增長,到2013年數量將達50至59家。新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將更多來自台灣、日本和韓國。“以前中資公司認為外資保險進入中國是‘狼來了’,現在‘羊’比‘狼’還厲害。”某中資保險公司高層稱。
在産品和市場細分方面,外資保險公司仍然認為金融危機影響到新産品的推出,如變額年金的推出。
在市場拓展方面,壽險和産險公司優先選擇的增長方式仍然是內部增長。此外,有2家壽險公司希望通過與銀行的合作關係促使業務增長,有2家産險公司選擇並購作為未來增長的主要途徑。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外資保險公司並不打算放棄中國市場。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仍然很堅定,甚至在某些公司還有所增強。林同文認為:“在外資保險公司眼中,中國是一個保險覆蓋率不足的市場,具有龐大的上升潛力。實際上外資保險公司正在經歷一個招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