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山東20余家鋼鐵有望“洗白”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近日獲悉,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下發文件對現有鋼鐵企業項目“進行一次性清理”,山東上報了20余家鋼鐵企業,這些企業此前僅有兩家獲過國家正式批文。

  業內預計此次一次性清理後諸多“潛伏”地下的鋼鐵企業有望獲得“扶正”,從而改變鋼鐵業目前的格局。

  本報記者了解到,山東境內僅濰坊市就有三家超過百萬噸的鋼鐵企業,但除了魯麗鋼鐵早期擁有螺紋鋼的生産資質外,濰坊特鋼、巨能鋼鐵均為無照經營的“黑戶”。

  鋼鐵“黑戶”有望洗白?

  一紙通知令山東許多地方鋼鐵企業感到歡欣鼓舞。

  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下發的《關於清理鋼鐵項目的通知》,主要內容是“對轄區內現有鋼鐵企業總體情況和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的鋼鐵項目(包括經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和未經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全部鋼鐵項目)進行清理,並填寫鋼鐵産能情況表”。通知要求“清理結果報告和附表于12月31日前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

  山東省內一家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獲通知,此次清理意味著一次摸底調查,那些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項目有可能獲得國家正式認可,擺脫“黑戶”的尷尬身份。

  據山東省發改委提供的情況,山東省百萬噸以上具規模的地方鋼鐵企業有近20家可望在此次清理後換得名正言順的身份。

  上述負責人介紹,2002年以後,隨著地方經濟總量的提升,各地對鋼鐵尤其是對中低端建築用鋼的需求變得日益龐大,像這些中低端鋼鐵有類似水泥等産品的特點,超過一定距離的運輸會喪失産品競爭力,尤其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一噸鋼鐵也就掙200-300元,過長的運輸線肯定虧本。這也是各地小鋼鐵風起雲涌的內在原因。

  另一方面,隨著競爭加劇,鋼鐵企業又必須做到一定規模,並在下游形成連軋連鑄産業鏈,才不至於在同行業競爭中落下風。這也是一個地區能有幾家頗具規模的鋼鐵企業同時存在的客觀原因。

  以山東省濰坊市為例。目前該地區已形成濰坊特鋼、魯麗鋼鐵和巨能特鋼三家並存的局面。

  但這樣一種産業競爭格局在2005年的“鐵本事件”和杜雙華于山東日照擅自投産鋼鐵企業的影響下戛然而止。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濰坊特鋼,該公司的目標是衝擊千噸大鋼。按照該企業規劃,到2010年將達到1000萬噸的生産能力。規模擴大後的濰坊特鋼後來才意識到需要獲得國家正式批復,董事長武際寶派人到國家環保部申請環境批復,結果“引火燒身”,原先未在國家環保部視野中的濰坊特鋼被公開點名叫停。叫停原因便是“濰坊鋼鐵集團有限公司500萬噸鋼建設項目未經環評審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陸續擅自開工建設”。

  環境壓力陡現

  同樣的鋼鐵企業還有濰坊的巨能特鋼。該企業2002年10月開工建設,投資50億元,2003年10月建成投産。年産特鋼棒材150萬噸、石油套管25萬噸。

  2007年10月,投資30億元年産100萬噸無縫鋼管項目在巨能工業園開工,一期工程于2008年年底投産,年産無縫鋼管25萬噸,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份開工建設。項目投産後,公司生産能力將達到年産特種鋼棒材200萬噸、無縫鋼管100萬噸。

  按照2002年11月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年産35萬噸及以上特鋼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須經原國家環保總局審批,該審批規定於2008年12月修訂後於2009年3月1日執行,新規定中的審批權限更趨嚴格,鋼鐵項目中下放到省級的只剩下軋鋼一項。

  環境審批更加嚴格顯然有合理的一面。一個原因便是地方政府為當地經濟考慮往往忽視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鋼鐵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甚至有超過生産設備方面投資的趨勢,像除塵、高爐高溫同步發電、廢渣再利用等都成為絕大多數鋼鐵企業必須配套的項目,但有些企業出於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依然逆環保大勢頂風而上。

  臨沂三德特鋼就在形成當地一個污染源。

  知情人士透露,三德特鋼為福建人在當地投資建立,而福建人已在全國形成一個龐大的鋼鐵産業群。據當地媒體報道,三德特鋼在其工廠後面挖掘了一個佔十幾畝地的大水坑,工業廢水徑直排入其中。污水在污染地下水源的同時,也多次流入206國道邊的溝渠,給附近村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環境污染,當地村民與企業曾發生多次衝突。

  但這樣一家企業在2009年三期擴建工程中卻得到當地政府在用地、稅收、行政事業收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