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走出物價迷局:誰是物價潮中的獲利者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陳俊傑陳振璽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特別策劃《走出物價迷局》昨天(24日)刊播了第一篇,多位專家從各個角度闡述了助“漲”物價的多層次原因,在他們看來,貨幣供應、勞動力價格、流通成本、能源價格、輸入性通脹都是此輪物價上漲不可回避的推手。

  在巨大的漲價浪潮背後,受影響的無疑是消費者,那麼漲價又讓誰獲利了呢?漲價的背後有贏家嗎?

  北京市居民李錦榮拎著菜籃子到菜市場走一圈,她發現從青菜到生薑,從食用油到方便麵,幾乎漲了個遍。

  李錦榮:土豆多少錢一斤?

  商販:1.8元。

  李錦榮:土豆價格比去年提高了,去年好像是1.2元。

  李錦榮:雞蛋怎麼賣?

  商販:3.8元。

  李錦榮:去年好像是3.2元。

  米、面、糧、油、菜價格一齊上揚,普通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壓力。

  市民1:現在白菜都8角錢一斤,超市9角錢一斤,往年大概就5角錢。肉、雞蛋全都比去年貴了。

  市民2:100元錢只要一破開,見不到什麼東西,就沒了,真見不到什麼東西。

  零點研究諮詢11月15日公佈的一項快速民意調查顯示,無論是在大城市、小城鎮和農村地區,雖然調查的樣本不同,但居民的生活壓力感是一樣的,一多半的受訪者表示無法應對目前的物價變動情況。

  在農産品推動的一片“漲”聲中,老百姓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壓力,那麼漲價有沒有獲利者呢?老百姓多花出去的錢進了誰的口袋呢?

  包括北京大學經濟係副主任蘇劍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農民應該能從這輪物價上漲浪潮中獲益。

  蘇劍:這一輪是農産品上漲得比較快,這對農民會有些好處。農産品價格一直比較偏低,到了農民通過農産品增加收入的時候了。我覺得,這是應該的。

  但糧農、菜農卻似乎並未感受到這種好處。鄭州市毛莊蔬菜批發市場是河南鄭州一級蔬菜批發市場,在這裡,菜農邢師傅以每斤4毛錢的價格賣掉了一車白菜,雖然菜以不低的價格賣完了,但他並沒有太高興。

  菜農邢師傅:我自己種的菜。現在人工貴了,化肥貴了,電費貴了,油貴了,賺啥錢啊?

  生産需要購進原料,生活需要油鹽醬醋茶,而這些隨著通脹也在大幅上升,此消彼長,農民絕對算不上大贏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算了一筆賬。

  曹和平:農産品生産勞動的投入已大大減少,絕大多數是成品油和化肥,化肥的銷售價格貴了,農民的生産成本就增加了。如果勞動成本增加30%,事實上,農民純收入的增加還不到漲價因素的10%。 而鏈條另外一端的市場攤販也説並沒有多掙錢。

  北京市西城區菜販金師傅:貨來得貴,跟著賣得也貴。利潤差不多。去年黃瓜這個季節(進價)1.2、1.3元,賣1.5、1.6元;今年進價就是1.6、1.7元,賣2元左右,利潤3、4角錢。沒賺到大錢。

  農産品鏈條兩端都叫苦不賺錢,那處於流通環節的中間商是不是獲利最多?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持肯定觀點。

  曹和平:副食品漲價,如果漲3角錢,有60%到了流通環節,只有10%到了生産環節手裏面。所以流通環節得意了。

  然而中間商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卻也直搖頭。河南的收購商夏老闆把從農民邢師傅那裏收購來的白菜運到了陳寨蔬菜批發市場,以5毛錢一斤的價格賣給了批發商徐先生。但每斤一毛錢的利潤,讓夏老闆很不滿意。

  夏老闆:俺這買都掏4角錢買(進貨)的,拉過來就合4.5角錢了,袋子、運費、裝車卸車事多。白菜蘿蔔就賺1、2分錢。賺不了啥錢。

  錢究竟被誰賺去了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袁鋼明教授將目光集中在了炒作的遊資上,遊資炒作的黑手推高了物價的上漲,因此大部分利益在流通環節被投機炒作的黑手攫取了。

  袁鋼明:是被一些投機商拿走了。投機商低價收購,高價賣給零售商和消費者,投機商損害了兩頭,損害了消費者和生産者的利益,自己得利。

  但這樣的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的,有觀點認為,遊資炒作只限于個別商品,而今年的物價上漲是整體性的。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觀點是,在現有政策的調控下,熱錢炒作只會賠錢不會賺錢。

  姚景源:炒作農産品絕不會有利益,最終會有相當大的損失。特別是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有決心抑制通貨膨脹情況下。

  盤點下來,物價上漲似乎沒有大贏家。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視漲價為噩夢,在北京大學經濟係副主任蘇劍看來,勞動力成本提高帶動的物價上漲是一把“雙刃劍”,在拉升了物價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收入分配的均衡化。

  蘇劍:由成本推動的,比如説工資上漲,實際上這個工資提高的就是低端勞動力的工資,他們的收入提高對於社會的收入分配均衡化也是一個貢獻,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另外,它肯定有倒逼作用,勞動力成本上升了,企業被逼迫就必須調整産業結構,調整經營方向。

  據了解,今年以來沿海不少城市的農民工工資上漲了20—30%,遠遠超過了城市人口的工資上漲幅度。相對於多年來的農民工工資的滯漲,這無疑是個可喜的現象。北京大學曹和平教授認為,這不僅對農民兄弟是好事,如果能夠抓住機會調整産業結構,大量擠出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發展高端産業,整個社會都會從中受益。

  曹和平:在這一次漲價過程中,有通貨膨脹的負面作用,有中間環節增收收入過快的,有些地方消費者的收入降低。但是産業結構調整,最終整個社會都會受益,而不完全是個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