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什麼是農産品漲價的真正誘因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5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通脹是對市場機制的破壞,會造成對資源配置的錯誤引導。農民若根據漲價的信息擴大生産,將在來年陷入“賣難”困境。當前,使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是抑制通脹治本措施。

  近期以來,各地農産品出現較大範圍、較大幅度的漲價。國家發改委近期公佈,價格受政府監控的31種食品,10月份有24種漲價,漲價範圍近80%;同時預告,近期多數品種還將繼續漲價。

  現在流行一種觀點:這輪農産品漲價的根本原因是國內愈演愈烈的遊資炒作。比如,近來房地産價格受到遏制,價格預期掉頭向下,由此轉移出來的資金需要尋找出路——近期股市的活躍可部分地從這裡得到解釋。

  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未必,就現在提及的炒作大蒜、綠豆、生薑等農産品,所需資金十分有限,相對當下充裕的流動性,只能“消化”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農産品屬於鮮活産品,有一定的保質期限,附加值又不高,不具備投資品特性,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遊資大量進入農産品市場。因此依我看,遊資炒作農産品致其價格大幅度波動,進而形成這輪農産品漲價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在推高農産品價格?

  筆者認為,這輪農産品漲價是當前通貨膨脹壓力的具體反映,是由貨幣超量供應,引發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壓力造成的。

  每一次農産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農産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不與流動性過剩碰頭,是不會引發通貨膨脹的,更不會出現較高水平的通貨膨脹;而流通中貨幣超量了,通貨膨脹發生,則必然導致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各大類商品價格上漲。

  據專家預測,目前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總體平衡,不具備大幅漲價的基礎;但從長期看,國際糧價將持續上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10月份的報告指出,今後10年小麥和穀物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年到2006年期間增長15%~40%,植物油價格增長40%,牛奶價格則平均漲16%~45%。

  這就形成了中長期農産品價格上升的預期。與此同時,由於長期的流動性過剩,美元一路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和資産價格持續上升,造成了通脹預期。農産品價格上升預期和通脹預期,正是當前推高農産品價格的重要因素。

  種種跡象表明,通貨膨脹是對市場機制的破壞,這種破壞會造成對資源配置的錯誤引導,就像現在,如果農民根據農産品漲價的信息擴大生産,將難免在來年陷入“賣難”的困境。

  通貨膨脹還將引起對低收入者更為不利的再分配,加劇社會貧富差距。尤其在收入分配差距已經較大的情況下,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容易引發社會矛盾。高通脹不僅無法在長期內解決失業問題,反而會孕育新的通縮,進而造成更大的失業問題。因此,在當前,使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回歸穩健,是抑制通貨膨脹,管理通脹預期,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最為重要的治本措施。杭東,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