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綜合
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峰值,60歲以上老年人達4.37億,但現擁有養老床位僅266.2萬張,佔目前全國老年人的1.59%。
老齡化社會快速到來,養老資源和資金缺口凸顯。
“排隊的老人有4000多人,很多從2004年排到現在的,都還沒解決。”11月11日,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床位緊張,甚至很多部級領導家屬想住進來,都需要找人幫忙。
作為國家二級福利事業單位,擁有500多張床位的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可謂一床難求。而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北京,上海第三福利院同樣有幾千人排隊。
我國目前已有各類養老機構38060個,擁有床位266.2萬張。200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僅為1.67億。照目前的增速,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峰值,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達4.37億,以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容納能力,顯然無法接納如此多的空巢老人去養老院養老。
據民政部門調研,在上海、浙江等地,增加一張床位即便不算土地成本也需要16萬元。按照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30張計算,共需要新增床位400多萬張,僅此一項,保守估計需要投資超過4000億。
有人口學者指出,中國老齡化速度過快與獨生子女政策有關。但是否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尚未有定論。
獨生子女政策加速老齡化
“現在老齡人口是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期人口增速是0.66%,老齡人口是人口增速的5倍多。而且老齡化速度在東部地區更高,浙江、上海兩地都達到了4.5%。”民政系統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當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時,就意味著該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上海早在1979年就進入了人口老齡化,比全國提前了20年。之後的1990年,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等地陸續進入老齡化。目前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老齡人口已佔20%左右。
而青海寧夏等西部地區,近年才陸續進入老齡化。此外,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是,由於人口流動等原因,農村老齡化要高於城市。農村成為社會保障的薄弱環節,養老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
與老齡化嚴峻形勢相對應的,是特殊的國情背景。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未富先老”的特徵十分明顯。
“發達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候,人均的GDP在5000到10000美元,我們國家在1999年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GDP只有806美元,即使去年也不到4000美元。所以我國人口老齡化階段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民政部人士告訴記者。
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中國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並達到較低的水平,人口老齡化就必然加快。因此人口數量的控制和老齡化的速度成為兩難抉擇。
“西方發達國家用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實現了人口老齡化的轉變,我們只用了18年的時間,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民政系統人士表示。
1980-1983年間,計劃生育成為基本國策,而我國的人口結構也隨之改變,加速了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是否應該在更大範圍內、更大幅度地調整人口生育政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認為:“目前尚不具備條件。”
人口學家鄔滄萍教授也認為,放寬人口政策對緩解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需求是於事無補的“遠水不救近火”,同時新增加出生人口對老齡化派上用場前,增加了社會負擔,形成老少負擔“兩頭沉”。
國研中心課題組認為,目前關於全國人口數量、結構、總和生育率等一些對人口政策調整決策至關重要的統計數據不清、信息不全面、不對稱,不宜在此情況下對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作出過早決斷。
同時課題組建議,待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束後,在認真研究和全面測算的基礎上,在“十二五”末或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再考慮是否放寬人口生育政策。
計劃覆蓋3%老人
11月7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介紹,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根據中國老年科研中心調查,目前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中,1/6老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或因孤單而願去養老院。上海在“十一五”期間提出“9073”的養老服務體制建設的框架,也只不過是達到90%老人家庭養老,7%的老人依託社區養老,3%的老人進入機構養老的目標。
“如何來規劃養老機構到底佔多大的比例,像北京後來也跟上海學習,北京的規劃就是‘9064’,提出來4%的老人在機構養老,而國際的做法一般在5%到7%。”民政部人士告訴記者。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養老機構床位總量不足,養老床位數現在僅佔全國老年人的1.59%,現在全國是260多萬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到7%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比例,像巴西這類國家,他們都達到3%了。”民政部人士告訴記者。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目前我國養老機構保障面相對較小,服務項目偏少。此外,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佈局不合理,既存在一床難求,也存在床位閒置現象。
如果中國的養老院使用率與英國和美國一樣,那麼將來可能會有150萬人生活在養老院。假設每個養老院裏有60到100個床位,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國需要建立15000到25000個養老院。
8000億老年市場
老年群體需求正在催生一個巨大的老年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城市42.8%的老年人有存款,預計到2000年退休金將超過2萬億,2030年將達到7.3萬億。
據民政部測算,到2050年我國的老年市場需求是8000多億,現在僅滿足基本需求在1000億左右。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今年7月披露研究結果,目前我國養老金缺口大約1.3萬億元人民幣。
另據2005年世界銀行測算的中國養老缺口的報告,以目前的人口與養老模式推測,2001年到2075年,中國養老金缺口達9.15萬億元,這還未考慮貨幣購買力貶值因素。
彌補養老金缺口可有多個途徑,比如國有資産劃撥、增加繳費比例、增加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等等。目前我國養老體系建設投資主要靠政府,如果有優惠政策,民間和境外資本亦有較大釋放空間。
十二五期間,相關部門將落實國家現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將加大金融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增加養老服務企業項目信貸投入,適當放寬貸款條件,儘量降低擔保條件,並提供優惠利率。對於規模大、前景好、市場急需的養老服務項目,給予必要的貸款貼息補助。
同時,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對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徵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自用房産、土地,暫免徵收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
此外,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對養老機構等公益事業進行捐贈的,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所得稅前扣除。
動員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彌補政府公共産品投入不足,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消費的需求,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突破。
“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照料為補充,資金保障和服務保障相結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體系。關注今天的老人就是關註明天我們自己。”竇玉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