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0日 08: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即將冠上ST帽子的三元股份終於出手。
11月2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0429.SH)公告將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華冠乳製品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掛牌轉讓,底價不低於3.5億元。
自收購三鹿大部分資産後,三元一直在努力整合,但效果卻不如人意。大部分乳業公司已在2009年扭虧,但三元至今仍然虧損。
三元股份2009年年報顯示,公司合併營業收入23.8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8億元。今年情況雖有所好轉,但截至9月31日,公司營業利潤仍為-7344萬元。
昨日燙手山芋變成今日千斤包袱。對於公司連連虧損,三元歸咎於收購三鹿資産後的艱難整合。“河北三元仍處於整合期,産品鋪市和市場推廣投入較大,公司主要原輔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以及因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廣告投入有所增加等。”
“要扭虧,三元大可以取經蒙牛,出讓公司部分股份,把一個盈利公司賣掉,用意何在?”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這次三元決策“有問題”。
急售華冠
三元理由是,北京華冠被住宅區重重包圍,在運輸、環保上投入巨大,增加了公司經營成本,而且隨著大興1200噸乳品工業園即將投産,三元將面臨産能轉移後的閒置土地、房産、設備等資産盤活任務,“目前是股權轉讓的較好時機”。
北京華冠位於海淀區西二旗中路,註冊資本及實收資本為6916.5297 萬元,經營範圍是生産乳製品,包括液體乳(滅菌乳、酸乳)以及其他乳製品(乾酪)。
北京華冠在今年9月才正式成立,而且在短短半個月內,三元曾兩度對其進行增資——分別在9月27日、10月12日增加註冊資本4840萬元和實收資本2.1億元。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華冠的出售三元早有準備,之前的增資,事實上是為了在拋售時獲得更好的價格。“截至2010年10月31日,北京華冠總資産2.82億元,凈資産2.81億元,負債總額135萬元,營業收入145萬元,凈利潤14萬元。”三元在公告中表示。
“華冠是三元少數有盈利工廠之一,為什麼要賣掉,令人很費解。”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高級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表示。
對於此次出售的真正原因及詳情,三元方面緘口不説,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公告以外的我們不便透露”。但三元在公告中透露了部分隱衷,“公司工業園項目正處於投入期,仍需投入較大資金。公司通過轉讓華冠公司股權進一步增加現金流入,為工業園項目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三元方面表示,交易如果能在今年內實現,將增加公司現金流入。
三元股份2010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1日,公司的流動貨幣資金比年初時大幅下跌了近四成,為3.05億元。而此前的6月9日,三元董事會通過了《關於暫時利用閒置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從2003年首次發行的募集資金中取出1247萬元用來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看來,資金問題的確困擾著三元。
但陳連芳認為,三元背後的首農集團財力雄厚,資金問題不足以讓三元出售工廠以解燃眉之急,在他看來,三元連連虧損,身陷被ST的邊緣才是出售的真正原因。
“ST”危機
上市公司如果連續兩年虧損,將被冠以“ST”。三元明年會不會“戴帽”,就要看今年能否止虧。
讓三元尷尬的不僅是一張負的成績表,大本營北京市場份額日漸萎縮,更讓三元擔心。
在巔峰時期,三元曾佔據了北京市場的八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但在2004年三元便被蒙牛、伊利趕上,現在還居於光明之下。
王丁棉認為,三元本身的市場份額變化不大,下降的原因在於沒有好好把握新增市場。“北京乳製品市場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這部分增長都被蒙牛、伊利等巨頭搶去了,三元不進則退。”
陳連芳告訴本報,目前三元的巴氏奶在北京約佔九成市場,酸奶、乾酪約佔四分之一,而常溫奶在蒙牛、伊利的強攻下僅剩下大概15%的市場份額。
“巴氏奶的利潤很低,那些利潤高的例如調味奶三元幾乎沒怎麼做。”陳連芳認為三元在産品的結構上應往高端、高利潤的方向調整,“關掉一兩個工廠並不是治本之策。”
此外,在王丁棉看來,三元的國企背景及體制讓其無法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在三聚氰胺事件後三元沒有好好把握市場機會,於是連蒙牛、伊利這些深陷三聚氰胺醜聞的乳企都站起來,但在三聚氰胺前獨善其身的三元反而一蹶不振。
“銷售一直是三元短板。”王丁棉説。根據國際乳品協會的統計,在乳製品産業鏈上,奶牛養殖、乳品加工、乳品銷售三個環節投入比通常為7.5:1.5:1,而利潤比卻為1: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