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三元收購三鹿持續虧損遭質疑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0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本是中國乳業最難堪的時期,但卻意外地成為三元牛奶歷史上最為輝煌時刻之一。因未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三元的産品在市場上多次出現脫銷。

  然而,事件的演進卻是如此富有戲劇性。自從2009年初收購三鹿之後,三元開始出現持續虧損,當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28億元,2010年上半年雖有所好轉,但營業利潤仍為-4742萬元;與此同時,其他乳品公司卻已扭虧為盈。由此,外界對三元也産生了一些質疑之聲。

  面對外界的質疑,三元股份董事會秘書王鈐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在進行整合,一直在努力。”

  “難看”的財務數字

  2008年,因未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三元産品多次脫銷。在蒙牛、伊利、光明當年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下,三元實現盈利4076萬元。然而,三元的發展似乎並不那麼順利。

  2009年3月4日,三元完成“蛇吞象”式的並購。三元股份實際控制人三元集團與三元股份全資子公司河北三元以6.165億元的價格,成功競購三鹿破産財産包。當時三元高管曾表示,公司將邁出進軍全國市場的步伐,並計劃“衝擊第一陣營”。而分析人士對此認為,三元要進軍全國市場並進入第一陣營,必須先趕超光明乳業。

  但從2009年至今,三元卻出現持續虧損。三元2009年的年報顯示,公司合併營業收入23.8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8億元。三元在年報中解釋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河北三元完成資産拍賣、整合後,為迅速推廣新産品、提高市場佔有率、提升外埠市場形象而加大了市場投入力度。

  2010年上半年,三元還是處於虧損的狀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合併營業收入12.9億元,營業利潤-4742萬元,公司凈利潤-5160萬元。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比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河北三元仍處於整合期,産品鋪市和市場推廣投入較大,公司主要原輔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以及因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廣告投入有所增加等。

  對此,有分析人士曾指出,如果今年三元繼續虧損,根據滬深交易所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股票簡稱前將被冠以“ST”。三元明年會不會“戴帽”,就要看今年能否止虧。

  與三元情況截然相反的是,2009年蒙牛、伊利、光明都扭虧為盈。2010年上半年,中國乳品市場繼續增長,蒙牛、伊利、光明持續實現盈利,其中伊利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93億元,凈利潤為3.45億元。蒙牛實現營業收入144.342億元,凈利潤達到6.188億元。而作為三元進入第一陣營必須趕超的光明,同期實現合併營業收入43.27億元,凈利潤0.61億元。

  至此可以看出,三元的虧損並不能代表整個乳品行業的實際情況,中國乳品市場已經全面復蘇。然而三聚氰胺事件本來給三元帶來了一個發展壯大自己的絕佳機遇,為何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三元看起來卻似乎並未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呢?

  對此,北京CBCT品牌營銷機構董事長李志起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三元在收購三鹿時並沒有付出特別高的成本,但收購後市場的盤活不像它想象的那麼順利。“本來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快速增長和做大,但最後都沒能實現,馬上就沉澱成財務上很難看的數字了。”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高級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認為,三元奶製品在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非常低,而且在別的行業掙錢比乳品多出很多。據三元2010年中報顯示,三元集團參股投資的北京麥當勞食品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9200萬元左右,佔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比重達到89.09%。

  高估三鹿優質資産?

  “三元要趕超光明,進入第一陣營是很不容易的。”陳連芳對記者表示,“之所以當時企業會提出這樣的目標,是過高估計了那些所謂的優質資源和收購三鹿所帶來的好處。”

  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也認為,三元接手三鹿比較晚,而且三鹿真正有價值的資産如君樂寶並沒有跟過來,“這才是一過來就能掙錢的優質資産。”

  2009年,三元及首農集團分3次接手三鹿資産,其中第一次並購的資産為“三鹿集團”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可持續經營的有效資産,但“唐山三鹿乳業有限公司”70.00%的投資權益和“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16.97%的投資權益,由於優先購買權人主張權利,最後並未被三元收購。

  對此李志起認為,當時三鹿還是留下了幾塊很有用的東西,比如三鹿的經銷商資源和傳統的陜冀魯豫等幾個優勢市場,如果能迅速安撫並盤活經銷商,是可以迅速佔領和填補市場的。

  當時行業內普遍認為,本次並購對三元確實意味著巨大機會,尤其是在公司的短板奶粉業務上。“出事前仍在國內奶粉市場佔據份額第一的三鹿,在奶粉領域擁有國內品牌無法挑戰的優勢。”

  但國內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市場是處在不斷變化當中的,由於(收購過程)銜接的時間不是很緊湊,在這期間很多企業都使出自己的法寶去瓜分三鹿的市場份額。“三元捆綁三鹿原先的經銷商,才搶回了一點點市場,但非常少,而原先三鹿的銷售一度曾達到100多億元。”

  另外,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三元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是“意料之中”的。該人士認為,三元的優勢並不在於奶粉,而是巴氏奶,而三鹿留下的資産則是在奶粉上佔優勢。三元用自己的非優勢去並購一些優勢資産,這種合力難以顯現出來。“一個企業去並購另一個企業,本身風險就很大,因為考驗的是企業的整合能力。如果整合能力跟不上的話,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肯定發揮不出來,而且所謂的資産就會成為負擔、包袱。”該業內人士説,“三元的拼搶速度肯定趕不上那些本身在奶粉領域已經實現專業化運作的企業,所以三鹿所留下的市場會迅速被其他企業瓜分,使得現在河北三元成了很大的包袱。”

  李志起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認為三元接手三鹿以後,由於産品線並不全,品种太單薄,使得它不能完全填補市場的真空,反而給別的乳品企業留下了一個機會。“如果市場能力操作強一點,比如蒙牛,假設它當初沒受衝擊並出手接管了三鹿,可能現在市場格局又會不同。”

  體製成為絆腳石?

  在中國的乳製品企業中,上海光明、黑龍江完達山和北京三元都出自農墾系統,有自己的農場,自有奶源比例很高,這是伊利和蒙牛所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但農墾企業遺留下來的很多制度卻難以適應市場的競爭。

  在李志起看來,三元未能取得原先預定的目標,問題主要出在三元集團的體制上面,使得它很難在短時間內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元在北京是一個國企色彩比較濃厚的公司,它上面還有一個母公司,整個集團對它管得比較死。”李志起説,“從三元歷來發展來看可以説是謹慎有餘,衝勁不足。內部的風險意識、抓機遇的能力相對比較欠缺一些。”

  分析人士認為,因為是從農場管理局轉變而來,所以在體制問題上,計劃經濟模式對三元的影響比較重,比如決策制定過程特別漫長,需要層層審批等。

  然而,這兩年蒙牛、伊利卻恢復得特別快,顯示出了很強的療傷能力。對此,整合營銷專家、中國品牌營銷學會常務理事韋三水錶示,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企業的整合能力不同導致的。現在乳品市場的競爭優勢一定是系統化的,也就是説它的品牌力、行銷的協同力會相互支撐;而三元、飛鶴、完達山等都是單點的業務單元,品牌張力也是屬於區域性的。相比之下,蒙牛伊利還是佔有系統優勢。

  李志起還認為,三元雖然有多個事業部,但決策權仍非常集中,事業部獨立運作的空間並不大。這樣每一個板塊對經營規劃的反應速度和能力相對較弱,很多事情還是要回到總部來探討和決策,這個流程就會非常漫長。

  三元:我們一直在努力

  如果三元今年繼續虧損下去,明年股票簡稱就會被冠以“ST”。因此,三元何時能夠扭虧為盈,也是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

  對此王鈐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可能外界對公司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質疑,但即使今年還是虧損,公司也會遵守規定。“必須指出的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從收購三鹿以後,我們一直在整合。前期的整合還是可以的,包括經銷商、奶農、員工的穩定等,最近河北三元又有一次整合。”王鈐介紹説,“現在正按照事業部直管的管理方式,給河北三元保留的是小包粉的事業部,現在還沒有完成整合。整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來證明它的成效。”

  然而,還是有業內人士對三元的前景表示擔憂。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三元何時能走出虧損,要看三元人財物的消解能力以及投資者給企業的空間。從投資者的利益來看,短線角度肯定是不看好的,但從佈局角度講的話,就要看投資者給企業經營者的發揮條件如何,比如時間有多長,空間有多大,能不能忍受這種投資等。

  王丁棉認為,蒙牛和伊利原來速度就比較快,規模也很大,恢復起來也就比較快。而對於三元,沒有三五年的時間很難打翻身仗,河北三元以後肯定還有艱苦的路要走。“但三元集團的指導思想也是很清晰的,老三元和河北三元分得很開,即使河北三元做不下去也不要連累老三元。”每經記者 李嬌鳳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