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教改打響“第一槍”:3年解決幼兒園入學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0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很少有人會想到,新教改的“第一槍”是在學前教育領域打響。

  日前,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措施。是次會議更明確提出學前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師資隊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園難”問題突出。

  為此,決策層給出5點政策主張,包括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等,強調力爭在3年內有效緩解“入園難”的問題。

  對此,有學者表示,在學前教育仍被定位為“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前提下,僅憑政府的投入來填補需求缺口“絕對不可能”,需要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

  突然被各級政府關注

  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前的一天,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到北京的兩所幼兒園就發展學前教育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其中西柳樹井幼兒園的園長呂淑榮表示:“街道辦的幼兒園經費自收自支,開支比較緊張,發展困難。”

  國內很多幼兒園也都普遍經費不足,而這一現象背後,與政府在學前教育階段投入不足有著直接的關係。

  有數據顯示,OECD國家的學前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平均為0.5%,而中國則一直在0.06%左右。即使是與中低水平國家相比,中國也低於巴西(0.3)、墨西哥(0.7)、印度(0.1)、俄羅斯(0.5)等人口大國的水平。

  “這樣的投資水平勢必會影響到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到幼兒的入園率,也會影響到學前教育的質量。”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係教授馮曉霞稱。

  與之相對應的是,學前教育中由政府投資興辦的公辦園的數量逐年減少。

  從1993年到2007年,全國國有企事業單位辦園由10.2萬所減少5063所,國有公辦園由7.76萬所減少1.97萬所。也就是説,原來18萬所公辦園,最後只剩下不到2萬所。

  因此,此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下文簡稱“《規劃綱要》”)起草過程中,就有幼教專家強烈呼籲,國家應將學前教育重新納入到義務教育的序列,並加大國家財政對於學前教育的投入。

  這一設想並未實現,但改變還是出乎意料地到來。

  最近一段時期,學前教育的話題一下跳上新教改大幕的最前端。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地方政府,對於解決學前教育的“調門”都提到很高。而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召開以及總理溫家寶的專題調研,則將這種關注提升到了頂點。

  有教育界人士透露,政府部門之所以如此重視學前教育問題,與媒體一篇報道有關。在這篇報道中,家住北京的孩子家長為報公立幼兒園排隊達9天8夜。為此,國家最高領導專門予以批示。

  因此,在國務院常委會上,明確提出了要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

  而上述新聞報道的事發地北京市,近期也有眾多舉措出臺。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利民表示,未來5年,北京將投入50億元新建300所幼兒園、擴建300所幼兒園,解決入園難問題。

  加大投入更需制度創新

  對於政府部門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的表態,學前教育界人士普遍表示了歡迎。

  不過,也有學者擔憂,如果學前教育仍延用過去公共經費“投向供方”的投入方式,在財政經費使用效率層面也存在不小的問題。

  近期,廣州市財政局公開了去年114個市本級職能部門的預算。其中,該市9個機關幼兒園,支出預算共計7431.44萬元,其中一般性預算資金高達6001.32萬元。在對外回應“9間機關幼兒園年財政補貼6000萬元”的質疑時,該市財政局則辯稱這些幼兒園的體制屬於財政核補的事業單位,財政是“按有關規定核定其經費”。

  “有人説政府對幼兒園的投入普遍不足,其實要分開看,從幼兒園的情況來看,不是投資多了,而是受益面太窄了。實際上多數學校是沒有拿到政府這筆錢的,拿到的只是城市辦的示範性的公立幼兒園。”上述學前教育從業者表示。

  因此,有識者倡言,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之上,發展學前教育要點不在於“國進民退”,而應該立足於政府主導的制度創新之上。

  具體而言,就是要強調“管辦分離”的管制模式,並強調在學前教育領域要形成規範的學校法人治理制度,並開放非營利組織的註冊和運營。政府則主要負責學前教育的規劃佈局、制定標準、核定生均經費、行業自律,以建立起一個“政府管制的、體現政府主導的、社會多方參與的、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