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怎樣看經濟回穩過程中的通脹壓力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9日 0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貨幣超發是通脹加劇的主因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國政府實行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009年新增貸款9.59萬億元,是2008年新增貸款的兩倍多。大量的新增貸款與貨幣乘數作用結合,導致貨幣供給量加快擴張,進而導致房地産、股市、實體經濟投資等多方面需求的擴張,進而引起相應方面的價格上漲。可以説,引發通貨膨脹預期的主要原因,不再是傳統的供不應求的因素導致的,而是貨幣超發導致的,因此本質上是個貨幣現象。

  此外,2009年四季度開始,城市特別是一線大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出現快速上漲,使人們越來越多地擔心存款等家庭財産在購買住房方面的快速貶值趨勢,這也加大了人們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

  另外,受成本因素推動,近年來農産品價格持續溫和上漲。今年以來由於天氣原因導致蔬菜、水果等産品供給出現短期緊張,國際大豆減産導致食用植物油供給減少;節日因素導致雞蛋等食品需求短期擴張,炒作因素導致綠豆、大蒜等小品種農産品需求擴張,這些供求關係變化導致部分食品價格短期上漲較多。此外豬肉價格在持續回落一年以後出現了恢復性上漲。由於食品需求是基本生活需求,每人每天都要接觸,食品價格上漲引起了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普遍擔心。

  再有,近期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國內食用植物油調價,推進資源性價格改革可能使城鎮煤、水、電、氣價格提高,這些信息綜合起來,使各方面對通貨膨脹的擔心進一步增加、通貨膨脹預期增強了。

  實體經濟本身通脹壓力可控

  經過2010年以來的宏觀調控,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因素總體得到了控制。

  首先,針對貨幣供給過多問題,我國貨幣政策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控。央行加強公開市場操作,以票據發行為主、短期正回購操作為輔,不斷優化操作工具組合,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為了控制流動性過剩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10月19日,央行宣佈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這是自2007年12月20日以來中國首次提高利率。數據顯示,2010年1~9月份,新增貸款同比少增2.36萬億元;M2餘額同比增長19%,較年初降低6個多百分點。貨幣供給量過快增長勢頭正在得到控制。

  其次,針對房價快速上漲問題,2010年4月,國務院出臺新“國十條”;9月29日,公佈進一步加強按揭貸款管理的通知,中央和地方政府調控房價的多項措施正在收到成效。從2010年6月份開始,房價快速上漲勢頭明顯減緩,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1%,較8月份降0.2個百分點。

  再有,當前經濟總供求關係大體平衡。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開始發生積極轉變,逐步由政府力量推動為主轉向由市場力量推動為主。伴隨這一變化,需求增速趨於減緩。投資在由政府力量支持向市場力量支持的轉變中,增幅明顯降低。另一方面,供給潛力很大。在生産能力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供求緊張狀況基本改變。重化工原材料由供給緊張轉變為産能過剩,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基本消除。服裝、家電、電子信息、數碼産品,轎車等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強大。在需求穩定增長而供給潛力巨大的基礎上,當前我國經濟總供求關係保持大體平衡,局部過剩的局面,支持了價格的穩定。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食品價格不會全面快速上漲。當前我國居民的食品需求總體穩定,增長較為緩慢。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降低。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産量對食品供給提供了基礎性保障,生豬、蔬菜等重要食品生産受到了高度重視,生産水平和穩定性逐步提高。糧食等主要食品,如果考慮庫存因素,總體是供大於求的。這一供求關係決定了食品價格不會全面快速上漲。

  但是,我們必須警惕農民務農收入增長緩慢的消極影響。這一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抑制農民的務農積極性,阻滯農業生産發展,最後會導致食品供給短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因此,政府主動通過提高最低收購價格,適當彌補了農民務農收入增長偏低部分,穩定農民務農積極性,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帶來農産品價格的持續溫和上漲。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成本因素推動的食品價格上漲,在各國現代化進程中都有較為明顯的反映。一方面這種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這種價格上漲是必須的,而且會長期持續,反映了農業與非農産業之間收入差距的調整。如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農業生産,就必須接受這一調整。

  另外,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不會特別大。大宗初級産品價格變化,根本上取決於對這些産品的真實需求。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大,佔全球經濟比重高,這些國家需求變化主導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由於發達國家經濟恢復艱難,市場需求不振,政府擴大開支面臨的約束增強,因此對這些産品的需求增長緩慢。儘管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恢復較快,需求增長較快,但不能主導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綜合看,大宗初級産品的真實需求處於較低增長狀態。美元增發及走弱,可能導致對大宗初級産品投機活動增加,但受到真實供求關係影響,投機活動將比較謹慎。總體看國際市場大宗初級産品價格不會普遍大幅上漲,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可以認為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不大。

  資産泡沫的問題需要重視

  目前,我國經濟總需求將進入一個平穩增長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水平也將進入較低上漲時期。與此同時,資源、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提高,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加快推進,會形成成本和改革推動的價格上漲壓力。但一方面,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則會産生降低成本、降低價格的作用。綜合這些情況,我國將進入一個價格總水平低漲幅、不同産品比價結構發生不斷調整的時期。但是,在實體經濟競爭激烈,利潤空間有限,而遊資數量很大的情況下,應高度警惕資産市場需求擴張,並引發嚴重資産泡沫的問題。(《半月談》2010年第21期/作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立群)